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3 08:30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言方面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做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 语文朗读 训练策略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须要训练的基本功。朗读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会设定其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朗读训练时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如在第一课时让学生能够通读课文,掌握课文上的生字,了解多音字的读音,然后慢慢的能够流利的读完课文;第二课时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注重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围绕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吃透教材,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在通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于模糊、生硬。教师在课堂的讲解之后都会说“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这部分”,等。这种引导方式不能很好的把朗读与理解融入到一起。在课前,教师要研读教材,计划好朗读教学的方式,明确朗读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努力推敲课文中的所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速、语调,能够读出感情,体会到文章的情感。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就会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三、注重方法,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刚开始学习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够认真的把文章通读下来,每一字每一句都心中有数,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读、不唱读、不重复读。这样不断的练习,直到能够准确读出来为止。以上的要求达到后,教师就要要求学生流利、自然、连贯的读课文,不拖长音。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读破句的现象,这是因为小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还不足够,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生词、生字,然后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把课文流利的读下来。在朗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纠正学生唱读的现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四、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的一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朗读,产生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所表达的情感,只有感受到了文章中的情感,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视频,悠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动人的诗句会将学生们带到一个美丽的桂林山水世界,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魅力,直观的去感受桂林山水的风景,了解到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形态、颜色,深刻的感受它的美。之后教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起到示范的作用,引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营造有感染力的语感环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五、根据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式指导朗读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在遇到较长的句子时,也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下来。为了训练学生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齐读,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个人进行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都很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从中国来》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听范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到月亮姐姐和人造卫星的对话,做分别的指导。月亮姐姐是大姐姐的声音,要重点把大姐姐的好奇语气读出来,人造卫星是小弟弟,重点是要把小弟弟天真可爱的语气读出来。教师示范之后,激发了学生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将学生带到了神奇无比的天空中,此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去宇宙旅行,将会看到什么?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一举多得。
在朗读训练时,要正确选择朗读方式,才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当遇到需要激发情感或者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时,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当遇到对话多,感情浓的课文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时,可以引导读;当需要渲染课堂氛围,可以采用齐读……但是也要注意,范读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不能只是模仿,要在感情上理解文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当中去。另外在齐读时,虽然能够渲染课堂氛围,但是也会导致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朗读的各种形式在不同的环节是有不同的作用的。比如范读和试读,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之后,它们的任务、教师教学的目的、意图就会产生变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考虑要全面,从整体上设计朗读的教学方案,科学的选择朗读形式,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朗读方面的素质。
六、及时反馈恰当点评
在朗读教学中,评价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在评价时要恰如其分。在指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时,不要只是一句“他读得好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朗读得好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说“你真棒”、“读得真好”、“你真行”、“棒极了,你一定是真正理解了课文”等。读得一般的学生,教师通常要指出学生的优点,然后用“如果……”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对于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信心,告诉学生要多读多练,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相信、尊重学生,要积极的指导每个学生,提高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技巧。
结语
在小学语文进行朗读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吃透教材,加强朗读训练指导。注重方法,教会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根据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式指导朗读,及时反馈恰当点评。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喜欢文字、喜欢阅读,锻炼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玲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6).
[2]俞玉恒.爱朗读?多朗读?会朗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法探析[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2).
李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