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摘要:我国的职业指导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职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人员专业化不强、与相关部门联系不够紧密。要想做好职业指导,应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让职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建立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关键词:职业指导 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带来的用人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就失业”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更是高职师生所重视和急于解决的问题。一般高职的学生,毕业前很少接触社会,对职场知之甚少,对于自己的职业走向,职业生涯规划很少进行思考,这样就难免在求职就业中走弯路。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职业指导是关键措施。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能顺利适应职业生活,同时也帮助用人单位找到适合他们的人才。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高校对于职业指导也不甚了解和重视,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1.职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出生到上大学,到踏入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事职业活动,直到退出职业活动的过程。因此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贯穿人生大部分时期的过程。而大学阶段作为一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应重视职业指导。然而,现在高校的职业指导往往只在入学初期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然后一直到毕业前,才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技巧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大学中间阶段则是职业指导的空白期。这种形式的大学职业指导虽然也能帮助大学生解决一部分就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但是是有着明显的弊端的,并不利于学生合理职业观的形成,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有计划的过程,在大学这个重要阶段更是应该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

  2.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不强

  目前,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不够强,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他要求职业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职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职业指导。而现在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可是往往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在进行指导时往往缺乏深度。而从事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师往往理论性较强,实践经验欠缺,他们在指导时往往又有些纸上谈兵。导致高校职业指导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职业指导与相关部门联系不够紧密

  职业指导绝对不是就业指导中心一个部门的事, 他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做好这个工作。就人才培养来看,职业指导需要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实践型人才,更是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指导理论都具备,才能真正达到职业指导的目标。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而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对现在企业重视的沟通协作、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等方面却不够重视。因此,职业指导还需要注重和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

  二、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1.足够重视,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要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的理论化水平,给从事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鼓励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给予职业指导人员应有的待遇,如办公场所、工资待遇等,尤其是在职称晋升上要予以承认和支持。另外上文中提到职业指导需要校内外多个部门共同配合,仅靠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要对职业指导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格局。

  2.职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过程

  职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过程,新生入学,招就办就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测评,建立职业档案库,高职一年级时可以以专业教育为突破口,结合个人实际,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高职二年级为提升能力阶段,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重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挑整。高职第三年重点是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应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职业指导部门可以举办模拟招聘、模拟创业等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技巧,给学生一定的辅导和帮助。

  3.建立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职业指导也带来了新的载体,我们应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一方面在网络上对我校毕业生进行宣传,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网上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就业信息、就业政策进行宣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还可以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全程的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最后我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校园BBS等,让师生可以在学校就业网上互相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4.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积极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的要求、发展前景已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将来的职业匹配打好基础,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之,职业指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努力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一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王志新.高校职业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王创.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曾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