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随着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山区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应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山区 初中 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即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提高山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和有效提问。

  一、有效备课

  1.备课精简,围绕中心

  首先,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其次,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却很多舍弃那些零碎的、片面的、非重点的,紧紧围绕中心要求进行备课。着重落实重难点、一节内容的主干,省略那些分枝。

  其次,在备课教具准备上,要避免多多益善。随着山区初中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现代化工程的启动,教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在使用教具时盲目用之。一节课搞得花哨的东西太多,这样就失去了教具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投其所好,就是要知情,知道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求知热情、对知识、信息的了解程度来把课备的投其所好。例如,对于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查,教师不一定要用抽背、听写、考试等手段解决。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进行检测。

  3.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

  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山区初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二、有效教学

  1.精心实际.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生物的思考。因此,山区初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3.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山区初中的教师可以相应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的现象。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4.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山区初中的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刘宝唐.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3):243-243.

  [2]曹金华.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26).

  [3]曾瑞清.山区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145-146.

  [4] 朱慧娟.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8):134-134.

  [5]黄振华.浅谈山区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B版,2014,(10):105-105.

  梁秀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