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乃至智慧火花的迸发都需要教学情境。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让他们进入教学佳境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一、灵活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动态的课堂教学依靠教师的教学机智,挖掘教学中的“活”因素,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方法,抓住时机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愿意想、喜欢说、想体验、去积累。例如讲述《恐龙》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了恐龙的资料,播放了有关恐龙的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动画片刚一结束,学生争先恐后聊起了恐龙,他们对恐龙如此了解广而深。接着教师建议当一回“小考古学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出示了关于恐龙的图书查阅,有的自由组合探讨各种恐龙的特性,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例如讲述《向命运挑战》时,向学生提问:举例说一说遇到困难如何面?有的学生举出了贝多芬创作交响曲,有的学生举出了张海迪身残志坚、有的学生举出了瞎子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有的学生举出了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街上坐在木板上行乞的小孩……学生说的越动情,训练了听、说,调动了“情”,积累了知识,几十颗心一起产生共鸣。

  因此,教学手段必须灵活、新颖,因人、教材而定,朗读、交流、讨论、动笔……融合在一起,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让学生进入角色,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多媒体辅助,激发学习的兴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悄悄走进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激发学习欲望,注重培养想象能力

  讲述《瀑布》时,这首诗以清淡素雅的文字描绘了瀑布的声、形、色,情景兼备,景物融合,形象显示了“叠叠”“阵阵”的瀑布声音节奏,教师播放录像:一排排浪潮涌向岸滩,发出铿锵有力的撞击声,一阵阵劲风吹过松林,树枝摇晃发出呼呼声响,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理解了以景写声的生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2.突出重点难点,激起学习兴趣

  讲述《蝙蝠和雷达》时,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为了让学生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从蝙蝠身上获得的启示,教师运用线叠动片演示,学生清清楚楚看到了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超声波便会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就能听到了。接着演示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飞行员就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注重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审美主体的感情体验的。欣赏美、感受美激起了学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情绪。例如讲述《荷花》时,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小学生主要体会文字的优美,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多媒体课件演示荷花的生长环境,感受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净形象。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欣赏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促使学生沉浸于在美的氛围之中,展开审美鉴赏。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设计的情境中,随后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美的感觉,美的享受。

  三、以学生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主体动起来,课堂氛围才能活跃。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主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讲述《北大荒的秋天》二至四自然段时,学生自由阅读这三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把美丽的地方划下来,说一说为什么美?接着通过朗读把理解和体会写出来,喜欢画画的把美画出来。学生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学习兴趣甚浓。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教师隐退至后台。例如讲述《鲸》时,引导学生自读、自学、汇报,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出要求:①读正确,读流利。②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了几遍,力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学生汇报朗读成果。这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究,敢于发言,思维异常活跃。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师生合作。教师的教转换为学生的学,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后进生更多的爱,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全面参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身正为范,以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形象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教师穿戴整洁,神采飞扬,充满关爱之情,课堂上就能出现和谐的氛围。因此,教师的仪表风度、精神态度和工作习惯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外在形象,影响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整洁大方的衣着、优雅不俗的气质、饱满抖擞的精神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倾慕之心、向往之情,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促使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提供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培养主动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

  [2]略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调整之处?-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2)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新要求?-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0)

  [4]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讨?-学周刊B版-2014(6)

  [5]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的探索与思考?-2011

  [6]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浅谈?-读与写(上,下旬)-2014(14)

  孔萍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