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与素质教育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素质教育,体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2 15:45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发挥《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成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目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中国的素质教育存在着长期发展的过程,经历了酝酿萌发、初步实施、全面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所执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单纯为了追求更高分数和升学率的一种教育,甚至在一些法律性文件与正规科学论文中,“应试教育”均被加上了引号而表示贬义词。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萌生了素质教育的念头,并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1990至1999年进行了初步实施。1999至2007年之间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阶段,将素质教育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
二、《体育与健康》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的主题本质的素质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优的、最充分的发展。培养有个性、有创造能力的多样化人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强化其特点、发挥特点的优势,要把差异当做教育的资源来开发,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上,要坚持基本性,基础性,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把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性的素质,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1.体育载德、智之车。
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的论述了体育的与人功能:“徳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他又认为体育之功效有四:一是强筋骨———“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变”。二是増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三、调感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四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夫也”。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体育育人是多元化的,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因此,我们在探索体育与健康教育全面育人的过程中,必须以教育为育人的主要途径,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自身规律和特征,坚持全面育人的宗旨,加强对学生身心,品德的教育,充实体育与健康教学育人的内容,优化教学中方式、方法,使体育教学形成多元化,立体的育人过程,使学生从中接受全面的教育,多方育人,多方受益,形成体魄强健、知识全面、情感健康、意志顽强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需求的开拓型的一代新人。
2. 《体育与健康》与德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这是有体育的功能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体育与健康》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及体育比赛的观赏,可以向学生传授有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 《体育与健康》与智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为智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坚持经常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从小进行乒乓球系统训练的青少年,不仅反映在速度灵敏上,还是智力商指数上,都优于对照组的学生。”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可见《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单凭单一的培养手段,单一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行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克服过去普遍存在的“重育体,轻育心”、“重技术,轻品德”、“重个体,轻群体”的体育教育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挖掘体育多功能育人的有利因素,充实育人内容,优化育人方法,完善育人机制,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全面育人的宗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新模式,使《体育与健康》教学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以教学为育人主途径,使《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多点切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教育,开设必要的“综合性,开放性”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意志、行为、卫生健康等方面教育,在重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教学的前提下,要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个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模式。
3.努力完善《体育与健康》教学考核评估方法。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人不钻研课程标准,而只钻研考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一些学校只搞高考,甚至连育人都放在了一边,还说什么“健康第一、德育为首、教育文本,教学为主”,而实际的体育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学校体育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应试教学的现象,上级主管部门要抽查“达标”情况,便唛头教“达标”项目。为应付检查而“教”,为应付考试而“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评估没有依据,主观片面,我行我素。这些现象和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做法是格格不入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教学又如何能达到育人的效果呢?我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加强教学管理和完善考核评估方法,方能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立体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育人模式。
总之,体育是人生之本,载德、智之车。“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之体现。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高治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