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借助游戏进行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游戏化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2 14:49
摘要: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游戏这种娱乐方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不少学生也沉迷其中,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论述了学生玩游戏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以游戏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推广为在教学中设计含有游戏元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信息技术 课堂
这么多年来,对于“电子海洛因”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着。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渐渐地发生了转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若真的是只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游戏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发展得规模如此巨大,并以游戏为中心,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
教育心理学家沙尔瓦?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有玩的天性,禁止游戏和反对儿童天性功能的自由表现,就等于干预孩子自我实现的过程,遵循孩子的天性是最科学的教育形式,是开发孩子智力最明智的选择。”对于孩子玩电脑游戏,一味地“堵”是行不通的,“疏”、“堵”结合,更加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一、“游戏化教学”的初级阶段
1.“游戏化教学”的提出
西方先哲柏拉图是“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其实,我国的孔老夫子有一句更为精炼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上课时宣布:“今天,我们学习键盘输入的指法……”而另一名教师则宣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电脑游戏(课前经过选择,对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 ……”其效果不用说,学生的反映肯定会大相径庭。可见,游戏化的教学肯定是更加受到学生欢迎,学生也更乐于参与的。
2.“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借助健康益智、对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的游戏软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游戏中获取的知识,得到多元智能的共同发展。
3.“游戏化教学”的优点
3.1互动性。这是游戏化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与计算机或别的参与者形成互动。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情境性。游戏内往往有一些真实度很高的情境,这点是教师通过语言、音乐等手段所无法达到的。逼真的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果也更好。
3.3启发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遇到某一关卡无法通过,则需要学生调动相关知识,通过发散四维选择正确的方法后才能顺利过关。
3.4娱乐性。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游戏的过程是充满愉悦感的,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经验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其中掌握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往往也不容易忘记。比如《三国志》的游戏,通常这类游戏中会有一些历史情节的介绍,不少玩过的学生也许没有精读过《三国演义》,但通过游戏,也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对游戏中没有讲完,自己又很想知道的情节,就会拿起书本去钻研。可见,游戏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快乐的体验,还有追求快乐的动力。
4.游戏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游戏的选择。
a.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即学生通过游戏,应达到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要求,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b.重视游戏的思想性、趣味性。游戏里的内容既要符合教育目的,能对学生思想、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乐于参与。
c.符合学生的操作能力特点。游戏要易于学生操作,避免学生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如何“玩”上,而不是“玩”和学的过程。
d.大型游戏和网络游戏一般需要很多时间进行游戏,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这类游戏不太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如果确有积极作用,可作为课后安排的内容。
4.2课堂纪律性。课堂上采用游戏化教学,是教学的需要,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学生在游戏时会很投入,游戏的趣味性会让学生陷入其中而忘了学习任务。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安排游戏的进程,适时地把游戏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4.3把握好游戏的“度”。不能整堂课都在游戏而忽视了游戏的教学作用。有的老师会想,反正玩也是学,一玩就是一节课,这样的“放鸭式”游戏教学,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学生玩游戏需听从指挥,做到说停就停。
4.4游戏教学实施后要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游戏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其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只有对其正确、公正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持,有利于再学习。
信息技术的游戏化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最需要的,是教师能拥有一颗富有童趣的心,能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努力发掘各种有利的游戏化教学条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让昔日的“电子海洛因”从“洪水猛兽”变成真正的“教学利器”。
马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