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气氛,效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3 09:03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这短短的时间里理解更多内容,学到更多的知识,解答自己对知识点的疑问。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面临的挑战更多,除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之外,还有对纪律的掌控,对知识的拓展,对想象力的丰富等等。本文就从多个角度对高效课堂的打造提出了可行之法,是笔者教学的经验之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气氛 效率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但是如何将这种高效延续到知识的应用上,都是教育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制定高效课堂教育方案的时候,要先理解其“高效”的含义,这样才能够将其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
一、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多少内容,还是学生们吸收了多少知识。相信会很自然地选择后者。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更喜欢一个安静,让老师自由发挥的课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将教学主体真正变为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真正目的。
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利用学生好动性,构建动态语文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是“坐不住”的,更不可能在一个沉闷的课堂中学到什么知识。因此顺应学生的“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才是正确的教学之道。所谓的动态语文教学无非就是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走在路上学习语文,在课堂的交流中学习语文,在和别人的讨论中学习语文,在一些小游戏中学习语文等等。
如在教《火烧云》这课时,在充分理解和分析文章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自己去观察一下形态各异的火烧云,对比看到的火烧云和文章里描述的有哪些不同,也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孩子眼中的火烧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
2.利用学生好奇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
小孩子看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而且他们也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因此,高效的语文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趣味的课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珍珠鸟》的时候,如果开始就进入阅读和分析,是无法吸引学生目光的。老师不妨尝试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经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讨论后,老师再导入正题:同学们和动物之间的故事都很新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珍珠鸟。它十分的娇小、可爱,就是特别的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想要阅读文章,了解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动人故事,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3.利用学生想象力,构建探索式教学
如果用孩子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那么一切都是多姿多彩的,更是充满着神奇变化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上天给他们的一种神力,能够将一切事物都变得那么美好而有趣。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给孩子们施加了束缚,让他们在“条理”之下使用语文,这样大大限制了他们使用语文的能力和灵活性。最好的语文教学不是限制学生使用语文,而是教他们如何更好地应用语文。
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阻碍,反而在理解文章和写作文的时候,还会有很大的帮助。高效的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成为背诵语文的机器,而是让学生借助语文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记录自己的生活。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让老师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保证学生随时都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但是学生却不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时候稍一走神,就难以理解老师下面讲解的内容了。而且小学生容易分神,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了目光和精力。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互动式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比较慢,那么老师就应该意识到,学生此时已经“累了”,难以再集中精力学习。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他们“休息时间”,或是讲个语文方面的小笑话,或是讲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集中精力学习。
互动式的教学法一般是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的题目,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去解答,然后给出点评,再给出思路分析。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去提问题,老师再给予解答。在教《钓鱼的启示》时,老师先不要给学生彻底讲解文章的内容,先要给学生自己理解和思考的机会,然后再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是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等等,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进行特殊的讲解和总结。像这类理解性比较强的文章,学生一定要先自己把握文章脉络,这样老师的解说才会更加有意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影响。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乏一些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畏惧的心理。因为语文课本中描绘的一些内容是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悟就很难理解一些句子和作者的情感,这也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是科技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惊喜,多媒体就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学生不能够亲身经历作者的故事,但是却能够通过图片、动画、音乐等来丰富对作者生平的理解,也就能够体会他当时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了。
比如在教《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了解秦王朝的那个历史背景,所以他们可能只是片面觉得壮观,而没有很深入的认识。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下各种兵马俑的视频,直观的视觉冲击会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兵马俑的各种神态和姿势,看哪个同学记忆的准确。然后关闭多媒体,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拟人、比喻等方式描述他们看到的兵马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再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件复杂而又简单的事情,只要掌握了“以生为本”的基本法则,运用科学手段,结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就能够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教学效率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绍慧.例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联想式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8):37.
[2]周在广.用最美的语言浇灌诗意的根.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徐文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