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探索

  摘要:在过去的教学历程中,一直是依课本编排顺序上课的传统讲述教学,有时会上补充课本内容相关的题目,补充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讲义或试卷。在概念的建立时,深怕学生听不懂,而在同样的内容中反覆讲解、反复练习相同的类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元化评价 课堂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都是由教师或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教师或教育管理部门在评价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是评价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客体之间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学生对传统的数学考试往往是极为排斥和不满。试想,从一个缺乏参与热情的学生身上获得的评价信息对最终的有效评价究竟有多少效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1]。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传统评价学生的弊端

  传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情况,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发展性”评价,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数学推理、数学交流的变化与进步。从过去单一的、只评价知识与技能目标,转变为对知识与技能、方式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多元目标进行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发觉学生很喜欢上台竞赛,但其中仍有一些待改进的问题,如经由出题难度来决定做题目分组竞赛的上台人选有下列几个缺点,(1)当老师指出问题是困难的,学生较不会认真讨论;(2)上课过程中的问题基本上没有难度的问题,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基本的概念,学生如果可以真正了解概念,一点变化的题目,应都可以全组每个组员都学会;(3)如果要以完全同类型的题目予以竞赛,将无法完成预定的进度。基于以上的理由,因此对分组上台押分竞赛的派人轮流上台做了以下修正。另外,也希望能给予学生更多讨论的时间、减少讲述的时间及避免重复讲解做出改变策略。只给讨论问题,不由教师直接介入讲述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讨论时不给予问题答案,鼓励整组讨论出一个统一的解法或不同解法的呈现都可以。例如:在因数与倍数中的求最小公倍数求的最小公倍数中,学生在做答时会一直问道:“老师,数字很大,要不要乘开?”,当学生问道是否将答案乘开,在以往的教学历程中会直接告诉学生在何者情况下要乘开而何者情况下是不需要的,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自行讨论出乘开的时机,在报告时老师总结时再做整理各组想法。在这当中老师不再是一个标准答案提供者,而是由学生判断合适的时机,甚至于让各种方法与结果同时存在,这和以往严格的规定写法或做法有很大的不同[2]。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元化评价学生的策略

  1.开展课堂讨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未给予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只有在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时给予二人一组的讨论,这时的讨论是以教师教导的方式进行,不会的向前后左右邻座的同学请教,做完问题时由老师负责批改是否正确,并在计分本上计一分,其中由同学互助而写出答案的同学也可以加分,希望通过可以鼓励学生发问、请教同学,之后进行习作的检讨、小考及小考订正。

  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足够的题型和重复练习在学数学是必要的,不同的题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该单元概念的应用,而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精熟学习,计算能力增强,在段考时才不会计算错误,认为学生若要学得会就要多练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感觉,而会算数学题目,也认为数学能力可以经由反复的演练而有所提升[3]。

  2.加强课堂合作学习

  与人合作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将不同能力、性别、种族、背景的学生4-6人分配在同一小组内一起学习,它可以使用于大部分的学科和不同的年级,并且根据全体小组成员的得分给该小组奖励。合作学习小组每一成员必须进行与学业有关的任务工作及参与小组学习必备的人际技巧与小组的技巧,此种能力合称为团队工作。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或个人学习更加复杂,因为学生必须同时投入学业任务工作与团队工作。促成合作成果的成功也需要社会的能力。为了高阶的合作,学生必须被教会社会的技巧,并且使用这些技巧。领导能力、决策、信任的建立、沟通与冲突管理都必须被学会。将每一组的基本分数平均调整成一样的想法,是希望学生在一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时觉得分组是公平的,且每一组的标准都是相同,在段考后再调整学生的基本分数,选择一段时日调整基本分数的理由是希望藉由基本分数的升高或降低,让每一组的竞争是旗鼓相当的,使每一组的转换后平均分数都能更接近,以免除有组别老是位居殿后而意志消沉,失去讨论的动力,在的研究过程中调整了2次基本分数[4]。

  3.营造师生互相评价的氛围

  在学生对老师所营造的教学情境感受方面,学生对于分组上课持正向的看法,不喜欢排排坐着上课,认为分组坐可以方便讨论及学习,由学生想要分组坐以利讨论的想法中,了解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期待;学生喜欢到数学资源教室上课甚于在班级教室上课,在教室环境方面的原因有设备较齐全,数学用具较多、教室较空旷无压迫感、桌椅已经不需再搬动,而且在布置上有上数学课的感觉。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从耳闻到实际接触,老师改变了,倾向正面描述。学生对于上数学课的想法都是倾向于正向的看法,喜欢上数学课,学生对于分组讨论的上课方式也很喜欢。

  结论

  总之,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即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赛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93-95.

  [2]宋海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商,2014,23:120.

  [3]刘琼.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4,07:141.

  [4]周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32.

  刘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