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浅析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竞争,分组,游戏
  • 发布时间:2014-12-23 10: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开始了对于教育教法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就作为一个新的尝试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多年从教经验,从课前导入、课堂嵌入、课后巩固、分组游戏、公平评价、共同参与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化教学 浅析

  一、通过游戏导入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利用游戏教学进行课堂导入是有其重要意义的,通过游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老师讲解课文内容时,能够很好地听讲从而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例如,由于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的好奇心是极其强烈的,也十分喜欢猜谜语游戏,我利用小孩子的这一特性,通过游戏导入课文内容。在学习《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内容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来这样几个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花卉)

  蓬头一条腿,跟垃圾做对。走路需人扶,不怕身体脏(打一物)弯弯藤儿架上爬,串串珍珠上边挂(打一水果)

  瘦高个头身青青,黄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籽儿数不清。(打一植物)

  绿草坪长又宽,两对勇士来开战,脚踢球跑得快,射进大门球迷喊(打一体育比赛)”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些谜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学生们参与的十分踊跃,并且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这些聪明的脑袋瓜将所有谜底都猜了出来。趁着同学们的热情劲,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人有两个宝”这几个字,让学生们猜一猜我们的两个保镖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们为了找到答案,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热情非常高,由此可见,通过游戏导入课堂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将游戏嵌入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在事物理解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某些抽象性事物理解起来很困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嵌入到其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于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过程有更深的了解,给学生们做一些更为直观的演示。我带着同学们做了一个游戏叫做“谁能喝到水”,游戏用具有半杯清水和固定在桌子上的水杯,一个只能够到杯子三分之一深度的小吸管,以及一个能够放到大杯子里面的小杯子,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思考讨论,看看哪一组能够最先将水喝到。最终,聪明的学生运用文章当中小乌鸦的机智方法,将小水杯放到大水杯里,用力按压,使水面上升到杯子高度的三分之二,就可以成功喝到水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对课文中小乌鸦的喝水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对于“做事情要讲方法”这个道理有了实践性的领悟。通过在游戏中嵌入学习内容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和实践性,为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提供了可能性。

  三、通过以游戏形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对于大量的无聊的家庭作业充满了反感,对于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更是避之不及,那么,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就十分有必要。将游戏,这一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与家庭作业相联系,势必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巩固。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练习七当中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其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敬语、谦语等词语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那么,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这节课知识的运用进行进一步巩固呢?为此,我在班级举办了“小小笔友”的游戏活动,规定每周学生要给自己的小笔友写一封简短的信,其中要运用一到两个敬语或者谦语,写好后放到大箱子里面,我们每个同学进行抽签,将抽到的信挑错并改正,再写一封回信。由于整个过程充满了对于笔友的未知性,所以对于写信这件事热情很高,在这一过程中,无形地将我们在练习七中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练习,同时很好地沟通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四、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分组,增加游戏的竞争性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于游戏的双方进行分组,分组的形式无疑增加了两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状态。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猜谜游戏当中,如果不分组竞争,很多学生会自动进入到“屏蔽”游戏的状态,这样就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在分组之后,由于竞争的紧迫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出现,所有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其中,达到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五、保证全班学生参入到游戏当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有兴趣参与到课堂内容中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全体同学的加入,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参与游戏,这样做会使未能参与到游戏过程中的学生产生消极怠工心理,同时会有一种受到不公对待的感受,不利于学生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

  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活泼,好奇心强等性格特点,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适应学生年龄段的游戏,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上文当中提出的猜谜语游戏,就针对了学生好奇心强这一性格特点,让学生自动自觉地由于想知道问题答案而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其中来,这样自然就达到了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游戏的目的,由此可见,游戏的选择对于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七、对于游戏进行准确评判,增加游戏公平性

  教师进行具有竞争性质的分组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对于游戏结果的准确、公正、透明、公开的评判。因为学生参与到起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够取得胜利,如果教师不能够对于游戏结果给予学生一个满意的评判,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感,以及学生下次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极其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对于游戏最终结果的给出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最终导致不良的结果,致使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功亏一篑。

  结束语: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之路是一条新开辟的充满荆棘的路,我们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够将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杜鹃,《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探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15)

  夏清华(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