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上课喜欢“插嘴”的学生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判断,课堂,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06
古往今来,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不可越雷池半步。后来“放宽政策”,学生随教师所问,举手获准后可以发言。若偶有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就会被定为乱“插嘴”,有违课堂纪律。轻则挨批,重则受罚。我认为这种一概而论地斥“插嘴”为异端的做法是欠妥的。课堂上学生的“插嘴”,除少数胡说,有意捣乱外,多数总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动发言。
学生随意插嘴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我带的这个班里,课堂插嘴的有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思路比较开阔,脑子转的快,往往会带动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但也有个别是比较捣蛋的学生,也许他是善意的,只是为了给课堂增加一点气氛吧,跟着老师后面随便说上一句跟课堂内容无关,但能让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的话来。以前对这样的学生我比较反感,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取消你上课发言的资格。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对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冷静的认识一下。
一、善待学生“插嘴”,让其倾吐生活的体验
课堂上,当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充分对话后,每个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悟。当学生发现自己对文本的体验与别人不同时,会受“成功欲望”的影响,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来,以求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称赞,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而不是过多地指责。
同时我们要看他是在插嘴什么?是学习上的问题:说明孩子思维很快,性格外向,好于表现,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如果是胡乱的插嘴,故意捣乱的就要批评教育了,对于前者要注意引导他,先表扬再说明道理:他这样做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发言。同时这样做也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让他心里明确这种现象是不正确的。而且可以开个主题班会,讨论打断别人说话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共识。让所有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常常是学生插嘴后,引起哄堂大笑,这样给了这种不良现象不断出现的土壤。当一个人的插嘴惹得所有人的反感时,自然这种现象就消失了。所以要让所有的同学在心中达到这样的共识,对于爱表现的同学,要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机会,才能更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否则这样的学生会制造“突发事件”来扰乱课堂秩序的。
二、善待学生“插嘴”,让其碰撞创新的火花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个体性、差异性。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感受与众不同时,就会迫不及待地插嘴。教师“善待”学生的插嘴行为,就是给学生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间,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力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针对同学们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可以适当开展演讲赛、辩论会、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在众人面前发言、演讲、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友谊。
三、善待学生“插嘴”,让其纠正错误的思维
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判断解决,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学生思考解决,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相同的问题;其次是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融化”学生的错误观点,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摸清错误的源头后和学生一起纠正错误;最后是当有些学生对他人出现错误进行嘲讽时,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引导学生发现他人错误中的“亮点”。只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正视错误,善待错误,就能让“错误”转变成可利用的生成资源。
总之,学生“插嘴”是由于他们心理还未成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而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学生上课随便插嘴,至少说明这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了,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插嘴”要善待,不论是对是错,教师都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插嘴”绽放异彩。我想,只要课堂存在,“插嘴”现象也会随之存在。如何对待学生上课“插嘴”这一现象,正确把握其中积极因素,有效利用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黄莹(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田州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