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职,生源
  • 发布时间:2014-12-23 13:27

  【摘要】数字化时代环境下,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由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提高到还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方向要求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实践本领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改革;科学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由于是一种全新的介入模式,它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可以全方位地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对教学、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评价、管理,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简述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诠释和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评价的过程。AECT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拥有两个特征:一是强调系统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并不是仅仅依赖某一要素,而是需要在注重教学方式更新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二是强调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分析

  1、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明显不同。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级操作型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具备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与普通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相比,高职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而非进行理论研究,因此对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而实践技能方面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而且必须具备在原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体现三条原则: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是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服务;三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要求的逐渐宽泛,使得高职生源的组成越来越复杂。高职招生对象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中职中专毕业生、五年制职业中学毕业生等,其中以达不到普通高校本专科分数线的普高和职高毕业生为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职学生在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个体差异较大,总体质量水平不容乐观。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的总称。高职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高职毕业生质量的“一把利剑”。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目前,高职教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营造了一种理想的环境。

  1、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和技术支持

  创新需要以占有广泛的信息为基础,没有充足的信息难以实现创新。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知识信息变化迅速,知识信息容量大。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要打破教科书的滞后性,收集大量的、新鲜的、一手的信息资料,并加以适当的处理,让学生接受各种鲜活的信息刺激,以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借助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向学生提供各种感知材料,在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顺利的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2、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各种疑难情境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自我尝试是创新的开端,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质。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答问题难得多,也重要得多。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借助于多媒体或其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较容易地创设与原有观念不一致的新情境,创设出各种符合学习主题的疑难情境。结合各种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在无疑处生疑,达到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境界。

  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的学习,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人的主动性常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新颖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感受性和新颖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进而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实施的重要手段。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更加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并以此为牵引和突破,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杰.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策略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31-32.

  [2]张德时.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31-32.

  [3]李登峻,邹园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6:1-2.

  冯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