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倾听唤起和强化学生注意力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倾听,注意力
  • 发布时间:2014-12-23 10:06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所以要重视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通过创设倾听的情境、教师示范倾听和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来唤起和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赋予倾听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倾听 注意力

  也许很多同行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常常有这种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出错。于是,我们还会不厌其烦地再去重复讲更多遍。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是那样,我们只会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疲惫着昨天的疲惫,无奈着昨天的无奈!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这样的镜头在我们的课堂上频繁出现,显然,这都是由学生不认真倾听引起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抱怨学生太蠢、太笨,甚至不可理喻,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或教学行为。对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固然至关重要,而重视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其中“倾听”就是唤起和强化学生注意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怎样引导学生倾听,以唤起和强化学生注意力,赋予倾听教育以生命的活力呢?

  一、创设倾听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男生女生比赛或是四组竞赛,来调动和提高学生对倾听的兴趣;还经常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时,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很多学生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甚至有学生大胆直爽地说要成为百万富翁,全球首富,引来哄堂大笑,但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指责其“金钱至上”的错误理想,相反,问他原因,那位学生反问:“成为比尔.盖茨第二不好吗?”教师适时引导比尔.盖茨把创造回馈社会,这样的百万富翁当然好,但如果只是满足个人私欲,这样的理想就不可取,让财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想既高尚又有价值。通过创设倾听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中还设计了一场以“中学生该不该做家务”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这些活动中,每一小组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总能做到先在组中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认识、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从而乐于倾听。

  二、教师示范倾听唤起学生注意力

  倾听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能力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倾听是需要指导的,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会这样做:当遇到一些新课的重要之处,或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刚才,××同学说了一个很精彩的词(或一句话、一种方法等)是什么?请你说说。”这样既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采用这一方法,寓批评于学习中,教育不着痕迹,同时,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

  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身边或是附近,面带微笑的看着他,认真地听他说。不管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教师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把话说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比如笔者在听学生的回答时,总是把身子凑过去,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有时候还不住的点头微笑,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一边还要手势或是眼神要求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也象老师这样做。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三、培养倾听习惯强化学生注意力

  倾听包括倾听老师和同伴。倾听老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做起来不是很困难,困难的是学会倾听同伴。现在倡导的生命化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老师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问题往往就出在交流这一环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没有被提问的学生左顾右盼,无所事事,被提问同学说的什么,好像跟他无关,提问成了老师和被提问同学之间的对白,其他同学则成了局外人,处于失控状态。这种交流实际上是以牺牲其他学生的时间为代价,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时,笔者一般要求其他学生先倾听后评价。倾听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提醒或者暗示其他学生:你应该怎样做?你在听吗?听后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训练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如果学生只是动耳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而没有动脑加以思考,就不能领悟和理解老师和同伴说的是什么,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倾听”就等于没听。所以倾听之后,笔者经常让学生评价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认真倾听、学会思考的良好习惯,注意力当然也就集中了。

  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常抓不懈,孩子们的倾听意识一定会慢慢增强,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内化成学生们的文化素养。相信学会倾听的学生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康桂凤(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吉林省1341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