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源流失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挑战,农村,语文
  • 发布时间:2014-12-23 10:03

  时代在发展,农村教育几经变迁。如今,面对生源下降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生源流失、校园凄清。滚滚的进城读书潮带走了朗朗书声,留下的是冷寂的校园和深深的思索:学生寥寥无几,成绩徘徊不前;老师费尽心思,学生无动于衷。农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基础薄,底子差。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让低迷的成绩有所提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我采用了以下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的优良习惯,课堂上精讲多动。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开口说,想说、能说、说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每堂课教师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简单篇目当堂背诵,字词课内过关,读、写、考结合,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是提起学习兴趣,提高成绩的关键点。

  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如在《老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学习《信客》要让学生养成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4.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作文课采取当堂写当堂改的互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当“老师”的感觉,不仅自己写作,也参与其他学生作文的评改,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启示,提高写作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重点作业多加评讲。单元基础知识小测验也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动性的必要途径。

  在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正是我们面对学习时一个不变的真理。教师的适当引导辅以学生的积极努力,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动起来,活起来,我们的农村教育也一定可以再次绽放异彩。

  张燕燕(陕西延安市宝塔区金盆湾中学71600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