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后进生教育之浅见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后进生,冲动,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4:14
【摘要】促进后进生教育、转化是中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必须将情感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以情动心,因人施教,以理服人,多措并举。
【关键词】职校;后进生;教育
中职学校学生是同等学历学生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后进生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的比例。搞好后进生工作是中职学校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职校的发展和校园的安定。如果后进生工作没搞好,该校必然会问题层出,发展艰难。就多年工作经验,本人抛出职校后进生教育之浅见,以期与同仁共勉。
1诚心相待,以情动心
人类是情感的群居体,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联系纽带。搞好中职学校后进生工作最首要、最关键的是对后进生要诚心相待,以情动心。
1.1真诚相待,激动心弦
渴望真诚相待是人性中最本质的一种需求。作为芸芸众生中一个分子,后进生尽管在其身上存有诸多缺点,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同样渴求他人赤心相待,渴求与他人一视同仁。
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公开、当面表达真诚欣赏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象其他同学那样,同样被老师关注、重视,同样被老师喜爱、赏识,此举一定会激起千层浪,搅动他们可能潜藏很久的痛苦、悲伤心弦,使之精神奋发。更重要的是此举也许会重新燃起他们本已微小、甚至熄灭的希望之火和雄心之光。
1.2既往不咎,注重激励
“成事莫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古语所言自有深意。对后进生教育切勿“秋后算账”、“旧事重提”,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现做现卖”。即是说当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可“挖祖宗三代”,应“就事论事”,不搞牵连,不搞节外生枝,避免损伤学生自尊心,甚至引其逆反心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导致后进生变本加厉。应该重在激励,争取化弊为利,引邪归正。在后进生有错有对的事件中,顾及学生的自尊自爱,先扬其长,宣其优。把好放在第一位。然后采取迂回战术和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策略,激励其行为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在赏识中完成批评,在激励中融化教育。
2摸清底细,因人施教
摸清后进生过去和其家庭底细是搞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基石。唯有如此,才好因人施教。
2.1周密设计,策略在先
家访最好是首先探访学生现在所居住之处或现行监护人居所。中职学校的后进生很多家庭情况复杂、多变。如果开始陡然与学生本人谈论其家庭情况,可能会激起该生反感、讨厌心理,就会对老师与该生交流增添阴影。所以,就个人经验而言,本人主张跟学生有一定良好交往以后再开始考虑家访。
家访应有计划,须讲究策略。最好事先周密设计家访谈话的内容和步骤,切记的是不可家访就是告状、就是诉苦、就是打家长的板子。
家访除探访学生监护人外,还可以探访他们以前的同学、老师以及所居地的邻居等,尽量全面而又多角度的把握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而言,这种立体的认知是中职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教育、转化后进生必须的、基础的工作。
2.2综合分析、有的放矢
在广泛的家访获得后进生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后,还必须对材料综合分析,找出重点和非重点,分清主次,在看到缺点同时也要看到其长处,帮助他们一分为二的自我认知。
然后和其他老师和学校相关部门一道制定后进生教育、转化的方案、策略。最佳的措施是一人一案,对症下药,逐个对待。
这里要指出的是发动后进生同学帮助转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有时其作用、影响或许超过老师。因为,身边同学之间更具有亲和性、契合力,他们之间的一举一动往往具有更大的模仿性、说服力。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应有意科学布置集体活动、妥当调配人员构成,让后进生多与班上品学兼优同学接触;同时也有意要求品学兼优同学平时多去接触、关注、影响后进生。让后进生与先进生融为一个积极的团体,增强后进生自信心,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积极向先进靠拢。
3宽严相济,以理服人
“宽严相济,以理服人”是我多年进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的经验总结。单纯的宽或者单纯的严都行不通,或者没有好的效果,或者后进生不仅没先进,反而更后进。
3.1爱心为前提,宽容为基础
“宽容有时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个老师必须以爱心为前提,以宽容为基础。把真心爱护学生作为宗旨,贯穿在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活动每个环节中。给后进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
对于一些性情好冲动的后进生,老师遇事应先忍耐一些,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不要直接、正面与其产生抗拒、碰撞。平时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教育他们要学会控制个人的脾气,学会懂道理;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唯有宽容才能成大器,唯有宽容才能走天下、才能成大事。宽容不仅能缩短师生距离,消除隔阂,而且会使后进生愿意自找动力转后进为先进。因为坦诚的话语,心与心的交流,宽容的态度可以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开启通向自律、自觉、自强之门。
3.2惩戒为转化,严格为提高
经验告诉我们,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一味的宽容或者只用宽容而放弃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后进生转化,反而会助长后进生的缺点,甚至会打击班上先进生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全班歪风邪气蔓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正确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严格的要求是必要的。对于后进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必须给予恰当的惩戒,这样才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并且是对他们负责任的表现。在现在的后进生中,一旦他们醒悟、通情达理了,他们一定感激老师对他们所犯错误的善意的惩戒。反之,他们嗔怪老师当年没有及时惩戒他们当时的过错,以至于现在积重难返。
我们必须使后进生认识到: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难免会犯错误,有了缺点、有了过错,就要勇敢地面对、正确地处理、科学地反思。不能回避错误,更不能逃避、推诿、转嫁错误。犯错误者必须为错误承担一定责任,接受一定惩罚。当时看,好像很难堪、很想不通,但若干年后再回头,就会觉得当年老师给予的恰当的惩戒实在是受益终生,使之以后健康成长,并终于成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都有重大贡献者。
对后进生犯错误给予应有的处罚,应本着从思想深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醒为出发点,以免在今后人生中再犯类似的、更为重大的错误。如果犯有错误者不被惩罚,那么何以能够扬善惩恶、何以能伸张正义、何以能彰显公平?如此,我们社会就将不存在,国将不国,最终毁灭整个人类。
当然,对于后进生犯错误进行惩戒时必须公正严明,实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后进生惩戒教育就是有益的。
吴少娟(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