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飞行体育课程现状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航空,体育,飞行员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29

  我国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学生的体质并没用随着标准的实施得到增强,反而成下降趋势,最近有报道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低于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随着中小学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我国招收飞行学员的体检标准也在不断的降低。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重点,更是改革之中的重中之重。飞行学员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飞行技术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以后的飞行驾驶,危及飞机及乘客的安全。随着国家体质健康新标准的实施,作为增强飞行学员体质的航空体育课程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1.我国民航体育课程现状

  截止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招生目录中,我国有资质开设飞行技术专业的高校共有11所,此外还有从事飞行驾驶执照的培训机构。其中开设了航空体育课程的院校一共有4所,分别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中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最早开设航空体育课的院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体育课程的发展历史就是我国民航飞行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从1956年开始,借鉴前苏联和我国空军的军事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练习。当时航空体育课程中的教材、大纲、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是围绕着培养空军飞行员而制定和实施的。教材简单,内容单一。1980年到1986年,航空体育课程由军飞转型成民航飞行,课程的内容、大纲、训练方法有了很大的修订和改善。1986年至今,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航飞行体育课程也得到发展。

  2.航空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全国)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术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并进行了学习水平的分层。我国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目标。

  我国几所开设民航体育课程的高校,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对航空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阐述都是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有效的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目标,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飞行职业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对课程的目标表述不够全面。课程目标理论认为,“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该把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3者结合起来,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去考虑,还要遵循全面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平衡性的原则[1]。不但要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表述,而且要从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方面提出要求。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但光需要强健的身体,他还关系到整架飞机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状况都是好的飞行员所具备的要求。

  3.航空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

  航空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前庭耐力的训练主要以旋梯、固定滚轮、活动滚轮、转椅为主,耐力练习以3000米为主,灵敏协调练习以篮球、排球和体操类为主,抗负荷练习以短跑和单双杠练习为主。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枯燥,旋梯、固定滚轮等前庭耐力的训练,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容易产生畏惧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增加一些体操和技巧类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和抗眩晕能力,引进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轮滑、定向越野、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达到课程目标中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要求。飞行体育理论的课时少,缺少航空体育理论教材。对于航空心理学和航空保健知识讲解很少,可见理论内容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对航空体育知识的需求。

  4.航空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几所高校培养飞行学员的模式基本上是大学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三四年级学习飞行驾驶技术。体育课的学习就是大学前两年的时间。只依靠一周1-2次的体育课锻炼,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体质的作用。如何让飞行学员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才是提高学生体质的关键问题。

  5.航空体育课程的资源

  5.1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起主导作用。几所高校教授航空体育课的教师都是体育院校毕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航空体育器械学习培训。随着各个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严重短缺。调查表明我国飞行体育教师在体育部教师中的比例不足10%,学历以讲师为主[2]。而新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才能胜任,几所高校缺少航空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5.2航空体育设施。航空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保障。除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专门培养飞行学员的学校,其他开设飞行技术专业的学校都是综合性大学,航空体育设施相当匮乏,管理严格,只有进行教学使用,其余时间都不对学生开放。滚轮、旋梯等专业设施,常年使用,维修费用较高,得不到较好的维护,容易导致器械老化,出现危险。对学生造成伤害,影响飞行学业学习。

  6.结论

  6.1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身体素质相结合,注重终生锻炼的习惯。任何一项身体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其他素质的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对学习飞行驾驶技术起着重要作用。航空体育课程应在发展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灌输。

  6.2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各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体育教师缺少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许多教师进过简单的学习就进行教学,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教师到发达国家航校进行学习交流。

  6.3研究适合民航飞行员前庭功能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研究表明滚轮、旋梯的练习,对增加学生的前庭耐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是方法单一枯燥。增加对前庭功能提高的新兴项目,如轮滑、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孝传,杨宝山.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2-58.

  [2]周保辉,陈华卫,等.我国民航飞行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体育学刊,2009,16(8):72-73

  赵刚 韩颖(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300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