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高等职业教学改革探讨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化,探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3:03
【摘要】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等教育体制全面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创新,越来越接近于市场化,越来越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景观;改革
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为了满足园林生产及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为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园林人才,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对高等职业院校中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园林景观高职教育的现状与企业的需求
以作者近几年对高职教育理解来看,过去的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是完全脱节的,过于强调技能培养,缺少培养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方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标准执行,而教学大纲的标准更是只强调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技能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僵化死板,教材更是一成不变。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普遍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于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基本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切实培养融入生活。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对大专毕业生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很差,往往需要再培训,而且再培训过程中的淘汰率也很高,而淘汰的主要原因恰恰集中于三个方面: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企业更喜欢对本科高等教育毕业生进行再培训,尽管企业需要为此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因为园林景观设计企业主要是创作型工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无法满足其从业要求)。这就说明我们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标准和企业没有做到无缝对接,而未来十年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辉煌十年,错过去就会错过一个时代。我们需要立刻做出改变,培养能够马上工作的高等职业人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要。
二、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培养人才是否合格最终是要看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学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作为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力度。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企业界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训项目和技能考核项目进行讨论,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聘用行业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创建包含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性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能力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培养出基础功力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高职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重建
原有的高职教育体系偏重于技术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一言概之,就是照本宣科,课程只是单向的传输知识,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因此这样的教学完全无法兼顾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更改为:具有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的顶层设计则在以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贯穿以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课程设计方法如下:
1.选择适当的大型项目做为案例,该项目能够基本涵盖原教学大纲所涵盖的各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学习、掌握和强化这些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在每个课程节点进行学生个体的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对学生重新聚类和分组,并根据每一个组的特点设计下一个阶段的课程模式,这是第一阶段课程分化。
2.按照第一阶段课程分化安排专业教学,每个专业教学则围绕一个小的项目案例展开,并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引导、提点和答疑,并在本阶段的评测中全面考核各专业目标的达成效果。然后进入第二阶段的聚合课程。
3.第二阶段的聚合同样从若干经适当挑选的大型项目案例开始,在这个阶段,更注重于每个成员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养成(当然,首个聚合项目也有这些内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的轮换角色,每次轮换前要经过同组学员的评测,并记录在案。学生在案例执行过程中认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照每个学生的专长进行分工和协作,完成各自项目组的任务。同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测,导师组对各小组的评测,每个组长对成员的评测,形成一张完整评测表格,根据表格进行第二阶段的分化课程。
4.第二阶段的分化课程要求更为细致和深入的项目设置,除了按照第二阶段的评测表格进行有目的的分组外,要随机的进行组与组之间调换组员,随机的调换组长,随机的合并和拆分。要求每个学员都要具备应付复杂项目活动的能力。然后进行课程的第三阶段。
5.第三阶段要求与企业进行直接的对接,将企业的培训课程直接放在课堂上来做,或者与企业合并培训课程,高年级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核心职业能力的逐项评测。三个阶段的评测结果就是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考定成绩,并给出用人单位一份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曲线表格。让用人单位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
四、结论
相对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有着更明确的定位,更契合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因而与社会、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国家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具体鼓励措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当其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更是要与时俱进,以人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塑造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秀波.从慧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2).
[2]王业社.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应用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3]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10(28).
[4]孙宝源 郭海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概念与特征[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龚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分院 浙江 32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