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实践分析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生物,实验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19

  【摘要】文章首先就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展开深入的分析,并且从两个方面综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展开状态以及其中的不足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而后依据这种实际情况中的不足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提出相应能够切实针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实现提升作用的几个重点行动方面,对于切实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构建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而言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存在价值不仅仅在于面向高考,确保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考入大学,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帮助学生具备必须的相关学科知识,获取到不同学科思维方式,实现学生思维的成熟和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有效构建。然而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十分紧张,学生必须同时完成多个科学的学习并且获取相应知识。再没有太多课余时间的情况之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课上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

  一、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辨析

  所谓教学有效性,或者称为有效教学,并不存在十分明确的概念和规则,最早出现于国外,称作“EffectiveTeaching”,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同化,目前通常对于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苑囿于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其衡量依据则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基本准则。这种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表述方式并不足以知道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和提升,结合目前的情况看,仍然有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需要纳入到教学有效性的范畴中来。

  其一在于“学习”有效性。一直以来教学活动过程都给予“教”以过多的关注,并且对于教学活动质量的衡量,包括有效性的衡量,也都以“教”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当前教育领域相关组织以及工作人员的注意,并且基于此种状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思路,借以实现对于教育本身行为目标的进一步反思。而对于有效性的层面,则应当考虑将教学有效性的衡量重点从单纯的“教”转移到“学”的阵营上,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有效性衡量的重点。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学有效性而言,一方面仍然需要兼顾效率,帮助教师实现对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利用优化,另一个方面则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通过学习有效性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深入审查。

  其二,重视生物实验环节。生物教学活动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实验体系不仅仅会关系到学生对于生物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更加与学生学习兴趣息息相关。这种多重关系特征,直接奠定了实验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实验环节的有效展开,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并且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通常多为观察和制作,验证的环节较少,这种状况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表现为教师制定相应的实验指导材料,学生就材料展开相应的实验行为。对于这种方式,虽然相对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物实验的效率,但是抹杀了实验本身的探究价值,更加对于纠正实验本身偏差行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毫无益处。

  二、切实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基于当前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本身的观察,以及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不足之处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某些亟待解决和纠正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着眼展开改善:

  1.合理设定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合理设定,是教学有效性建设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但是仍然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强调。这种强调不仅仅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合理安排所有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更加要实现让高中生物相关知识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视线内。对于这一方面,特别应当注意如何构建起探究性学习,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其形成自主思维。对于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合理设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背景提出,帮助实现学生的主动思维行为方式实现。

  2.搭建起良好的实验结构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中的实验存在极大不足,必须应当正视,从实验环节设置和存在的目标出发,基于理论展开分析,实现对于实际实验教学活动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动实验环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对于这一方面,应当切实做到三点。其一,明确实验的目的,身为教师,应当明确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体系中的目的和作用,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目的,二者是不同的。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关注的在于某一个实验对于生物教学体系的价值,而对于学生而言,则应当关注其本身的知识价值和在生物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其二,注重实验方法的探究。同样需要合理设定实验的教学过程,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出现的环节和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其三,完善实验的评测总结。即重点要求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总结环节中,通过自身实验的过程和效果来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实现总结。注意并不要求每一个实验步骤都按照实验指导说明书完成,只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实验的知识价值,本身就是生物实验环节的有效性实现。

  3.构建完整信息闭环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信息闭环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包括后验结果对于先前理论的验证,以及学生成绩对于教学活动的衡量等等。每一个可以存在信息闭环的地方,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诸如在实验环节中让学生自行总结实验等,都应当包括在这样的信息闭环环境之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各种信息闭环需要采取深深地态度,对于单纯存在于学生环境中的信息闭环,无所谓对错,仅需要以衡量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展开权衡,不存在知识性的错误即可不与纠正,或仅仅给出评价。而对于涉及到教师环节的信息闭环,则视实际情况决定信息闭环环境,对于某些数据可以进一步传递给学生帮助其实现自我调节,而对于某些数据,教师进行控制和调节即可,其衡量准则为调节行为的主动权控制。

  三、结论

  唯有切实实现教学有效性,才能构建起良好的高中生物教学以及学习生态,也才能切实推动高中阶段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体教育活动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分析[J].考试(教研版),2013,01:186.

  [2]李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教师,2013,06:87.

  赵波(山西省长治市武乡中学校山西长治046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