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抑郁,恐惧,狂妄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48

  【摘要】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对如何调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党员领导干部 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有人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以及心理不平衡。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者甚至自杀。而接连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自杀事件,更是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也暴露出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及主要表现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调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在2006年7月中组部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已明确把心理素质的测评列入党员领导干部考核考察范畴。目前,在北京、四川等地区,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都已经将心理测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

  党员领导干部心理是否健康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着谋划全局、决策拍板的职能,肩负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否顺利发展的重任。要想做好工作,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具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能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他所在地区所在单位事业的发展。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公权人物,其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是私人问题,更是公共事件。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以及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更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调适社会构建。我党历来就有关心爱护干部的好传统,关心其思想、政治、工作、生活,还要关心和呵护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把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二、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也应该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焦虑、抑郁,甚至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目前我国党员领导干部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倦怠。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看到与自己差不多的人一个个提拔重用,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于是总感觉“怀才不遇”,常叹息命运不公。自认付出多,回报少,贡献大,评价低。感到提拔无望,工作便懒懒散散,被动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毫无进取之心,意志逐渐消沉。

  二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有些领导工作上急功近利,表现欲强,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一旦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便显得心烦意乱。

  三是恐惧。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存在“能力恐慌”的现象;还有少数干部因为贪污腐败问题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四是抑郁。党员领导干部因为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一些信访、拆迁、纪检、司法等部门领导往往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碰到问题又很难找到合适对象倾诉。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反应迟钝或整日沉默不语,或者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自卑甚至绝望、厌世。

  五是狂妄。有些党员领导干部长期担任领导职务,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或者自以为是,听不进同事及下属的合理意见,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

  三、干部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需要一个人通过长期的自我修养才能养成,并且是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锤炼的结果。一个只有高度重视自我修养的人才会去追求思想上的卓越,才能够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得体的行为,并且养成内心的调适状态。

  锤炼自身品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养成内心的调适,必须不断锤炼自身的品性,自身品性才是实现心理调适的内在因素,对党员领导干部内心状态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党员领导干部锤炼自身品性的过程中,要锤炼理想信念。坚定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不断筑牢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当下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保持距离,在金钱、美色等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同时,要锤炼自己宽广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中保持内心的豁达,以宽广的胸怀宽让他人、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对于无关原则的小事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发现自身的缺点,带头在自己管辖领域内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在融洽的人际环境下,自然容易实现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

  正确对待得失。党员领导干部要能够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要能够正确地定位自身的位置,对于权力、职位、名利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否则,一旦自己寻求权力和职位的通道受阻,便难以接受,导致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而无法达到心理的调适。党员领导干部和平常人相比而言,更加需要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放弃一些自己不良嗜好。对于职位上的进退流转,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正确地处理个人的愿望和组织需要、个人的利益和党的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大局心态、全局眼光接受组织的安排,只有心态平和了,才能实现心理调适。

  党员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是维护干部心理健康的根本策略。只要我们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定、胸怀全局、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谢全兵(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委党校5524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