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浅探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本科,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2:21
【摘要】高职本科教育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职业教育,其应用性要远远大于学术性,因此高职本科所培养的一定是应用型人才,即从事技术、工程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本文探讨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本科层次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种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兴起。这类高职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一般为高职院校与对口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联合培养,高职院校负责日常教学及学生管理,普通本科院校负责学籍管理与毕业颁证,学制为四年。虽然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实践探索阶段,但是仍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这关系到高职本科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科学、工程、技术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给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前,有必要先探讨一下“科学”、“工程”、“技术”这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科学、工程、技术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一,基本属性方面,“科学”是一种纯粹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各种物质手段、工具、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规则等等;“工程”则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和活动。
第二,目的和任务方面,“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其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其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创造世界,其要综合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等问题,除了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成本和质量,做到经济、实用、美观,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避免污染等等。
第三,“成果”的性质和类型方面,科学成果通常是以理论、概念、定律、学说等形式出现,其内容具有较大的普遍适用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一般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转化过程才能对社会生产起作用,而且还不是所有的都一定能转化;技术成果一般则是以设计图型、工艺流程、操作手段、具体方法等形式出现,具有时间性和应用性,其一般经历一个较短的转化周期就可应用于社会生产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一般来说,它就是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本身。
2.科学、工程、技术三者之间的联系,虽然科学、工程和技术三者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它们彼此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紧密联系的。第一,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现代技术都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上的,现在所说的技术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知识的应用”,科学的突破可能带动技术上根本的创新和突破。同样,现代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技术的需要往往成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从而最终促进科学的发展。第二,技术是工程的载体,而工程是技术的表现形式。技术和工程都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为目的,都具有实用性。技术是一个工程完成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工程的实施与技术是分割不开的,技术是工程的载体。第
二、工程是对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工程实践可以反哺科学与技术。
三、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当前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型与应用型
所谓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纯科学研究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指从事技术、工程等直接参与物质生产实践方面工作的人才。高职本科教育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职业教育,其应用性要远远大于学术性,因此高职本科所培养的一定是应用型人才,即从事技术、工程等方面工作的人才。从这一点出发,高职本科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主要是技术、工程方面的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纯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是其标准是够用就行。
2.技术型与工程型
关于应用型人才,还可以继续分为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那么高职本科培养的是技术型的还是工程型的人才?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从上文可知“技术”是单一的,而“工程”是综合的,“技术”只是“工程”的一个子集,工程活动的主体除了技术工作人员外还包括顶层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评估人员等等。如果高职本科培养的人才仅仅只是从事纯技术工作的,就可以算作是技术型;如果在从事技术工作以外,也会担任顶层设计、管理、评估等其他工程类的工作,那么定位为工程型。从目前高职本科培养模式来看,培养的人才即有纯技术操作,也有规划、设计、管理等属于工程环节的工作,由此,我们初步得出结论: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兼工程型人才。
3.“高技能”是否仍可作为高职本科的标志
“高技能”一直是职业教育人才的一个重要标签,“高技能”对于高职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还是适用的。高职本科教育必须要坚定地保持好自己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与普通本科形成差异化竞争,从而能够更好地存在和发展下去。在学好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巩固必备的技能正是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高技能”不能作为高职本科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志,可作为一种附属的特性。
4.“服务于一线的”是否是高职本科的普遍属性
通过对部分高职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服务于一线的”也并非是绝对的,但其可以作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加以强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有“应用型、技术、工程、高技能、服务于一线的”等等。将这些关键词加以适当的组合,得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既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主要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高职利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题批准号:XJK014CZY044参考文献:
[1]李世新.从技术评估到工程的社会评价———兼论工程与技术的区别[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沈珠江.论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3).
[3]刘莹.试论工程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J].南方论刊,2007,(6).
[4]阮艺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刘娟 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