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理论,研修,校本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20

  校本研修是一种全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关注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专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由学校策划、组织实施,通过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教师与学校发展的专业活动。它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现在我就其实施策略与大家交流。

  1、理论先导

  1.1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目前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多是在校本教研的概念上移植过来的,而校本教研又是在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这种移植方法使得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更便于被学校和教师从感情上接纳,在方法上承继。但同时,也使其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有些学校甚至简单地将教研活动的名称换为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就算是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实际上,这样的校本研修,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师发展的要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组织校本研修,首先要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

  通过开设学术讲座、组织专题研讨、推荐优秀书目等形式,对校本研修项目的管理骨干、研修骨干多次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培训,明确了各层次领导小组和各学科校本研修教研组的工作任务、职责及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培训促进全体教师对校本研修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校本研修活动在各校顺利开展。

  1.2立足育人,领悟为师真谛。

  校本研修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每一个参与校本研修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组织校本研修首先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作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支红烛,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在温暖着自己,升华着自己。而且,也只有不断升华自己,才能更加光彩地照亮他人。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这种特点,才能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命的意义,进而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与校本研修的关系。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会把每一篇教案当做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设计;把每一堂课当做宝贵的生命去体验;把每一本作业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审视。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会自觉地学习、反思,就会愿意与同伴交流、互助,就会渴望获得专业人员的引领。这时,校本研修就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逐步内化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行为。

  2、规范方案,分层实施

  制定实施方案是实施校本研修的逻辑起点和行动指南。要制定校本研修的长远规划,完善校本研修的工作条例,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一个制度保障。因此,学校为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应专门设立校本研修机构,分学科、分年龄段建立校本研修小组,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制度,对校本研修的效果进行定期反馈,并组织专家和资深教师进行评估,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管理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使各层面的校本研修科学、规范、高效的运作,需要市研修中心对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的制订进行专门规范。学校的研修方案,均要与区(县)研修中心进行多次研讨,反复修改后定稿,再付诸实施。

  3、校长工程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第一责任人;

  校本研修活动日,校长必须到位;

  校长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必须兼课;

  校长必须努力成为专业引领者:善于听,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善于思,要对新课程的教学、研修多思考;善于写,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善于说,经常给教师作专题讲座,用新课程理念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

  4、建队引领

  组建不同层面的研修团队。区(县)教育局应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学科专家会议,给学科专家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对他们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乡镇、学校的校本研修骨干队伍,成员由乡镇优秀教管干部和中小学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

  实现专业人员“本地化”是校本研修在区域内获得成功的关键。举行有特色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重视项目专业引领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校本研修实效,首先要强化在过程中研修,核心是引领教师从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切实行动起来,形成行动共同体,促使教师在校本行动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

  5、课题带动

  5.1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面临许多问题。筛选一类问题,用小课题的形式固定下来,组织学校力量进行集中攻关。教师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思考、审视这些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也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

  5.2校本研修课题化。一些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缺乏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主题缺失”。校本研修的主题如何确定?校本研修是“在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活动,校本研修的主题只能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校本研修倡导教学研究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它的主题应该是教室里、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5.3课题研究校本化。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校本研修的过程,都是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过程,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课题研究校本化至少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课题研究的选题必须是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二是要求问题的解决要主要依靠本校的力量。教师是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因此,课题研究校本化要求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通过本校教师的力量来完成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5.4主题研修系列化。将解决具体问题与系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结合起来。一些学校校本研修活动还存在“连续性缺失”的问题,活动表现为“一次性“”临时性”的游击状态,严重影响了研修效果。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其关键是要对研修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策划。校本研修主题化,主题研修系列化。要求做到说课、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修活动的各环节是冲着破解“研讨主题”而去的,还应该将系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分专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使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校本研修的开展没有统一的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动参与性和实践操作性,体现专业的引领、同伴的合作、行动的研究。通过一定形式的反思、交流、互动,促进自身实践知识的显性化,使教师逐步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生活方式。

  王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