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成绩难以提高是小学生语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很多老师在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大摇其头,说学生的语文底子太差,那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不得不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补充,这样不但耽误了学习新课的时间,还可能让学生欠下更多的基础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针对课前预习这一方面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养成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语文课前预习:是指课前先自学新课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对课文中生字、词语进行学习,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途径,拥有自学能力,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一、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要通读或浏览课文,就得默读或速读,遇上生词难字,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对体现段意和全文主旨的关键句、中心句则需标明画出,对经过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处则要做些批注或摘录。可见,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做好了,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就已经抓住了桂林山水的各项特点:静、清、绿,奇、秀、险。那么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重点要求学生抓住表达这些特点的句子,读出桂林山水的美,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先去想象美景,再结合图片或者视频去欣赏桂林山水现实的风景。
三、预习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有两句经典的名言:“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对于语文教学,早在1949年他为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草拟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要点”部分的阐述时,就说“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某种书该怎么读,参考些什么,可与哪些实际联系起来,这些项目固然最好由学生自己解决,可是教师总得经他们安排一条探索的道路”。关于阅读,他还说:“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
一读,读“预习”,即读课文前的“预习”。课文前的预习提示,一般都会揭示这篇课文的学习要点、重点,学习任务。读好读懂“预习”,学生就会抓住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方向。所以,学生预习首先就必须学会读“预习”提示,老师在这个环节要教给学生读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预习,梳理、归纳出预习中出示的主要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学会给这些问题编上序号,明确预习中提出了哪些学习要点、重点。这样通过读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
二读,读课文。这次是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预习中
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过浏览或默读,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预习中的问题细读课文,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要通过读一至二遍课文后,基本解决完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这个时候,要要求学生用笔(铅笔)在必要处作上记号或写上自己思考的答案、疑问。
三读,读课后思考练习。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后的思考练习实际上就是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也是这篇课文的训练要点,它体现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所以读课后思考练习实际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该篇文章的目的。在预习时读懂思考练习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必须认真详细、边读边想,要反复思考,弄明白课后思考联系出示的所有问题。
(二)习惯的养成
好的习惯的培养,必须经过时间的锤炼。哪怕老师教给的方法再好,不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要让学生能真正达到课前预习有所效的状况,就必须让学生坚持自己预习,教师在学期初就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可以运用几节课的课上时间和学生一起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预习的方法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适当的进行修改与总结,那么学生在回家自己预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一旦养成了习惯,那么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把“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使是基础很差的同学,他的语文成绩也会逐步的提高。
韩红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