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17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创新,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不当。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勇于打破常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教学理念

  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变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育。当前,由于我国教学改革和创新所经历的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陈旧的教育观念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严重阻碍。尽管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早就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也不断得以推广,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结果,不重方法;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重机械化记忆,忽视创造性品质的培养”的陈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小学语文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化道路上留下的印迹太深。究其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体制,以及片面强调考试成绩、追求千篇一律所谓质量的学校教学考核机制和不顾学生自身特点将“关注”变成“关住”的盲目攀比式的家庭教育,在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扼杀学生天生的创造潜力的同时,也将那些为了职业生存不求自身发展的教师困在了因循守旧的应试化教育老路上。

  (二)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受制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小学教师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并没有充分吸收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些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做听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其欠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不当

  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不恰当。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多种教育手段的杂乱使用不是真正的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如果不从高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需要出发,而只追求形式上的改变,甚至照搬别人的课件来上课,那么,教学创新只会是“挂羊头卖狗肉”。因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对策分析

  基于以上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要明确教学创新的方向

  在教学创新中,方向很重要,无论教学方法怎么创新,教学的基本方向应该保持不变。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继续坚持语文课程的性质不变——即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坚持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持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不变。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上,教师要关注“人文性”因素的发展。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在习字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认认真真写好字”的理念,因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要重视写字姿势、策略、技能、习惯的训练和质量意识,避免低水平机械书写操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学观念的创新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观念的创新。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当前,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不能仅仅向学生灌输一些基础知识,而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其次,小学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要让学生学习好,必须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应该是被动地去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单纯去讲课,而应该与学生充分互动。最后,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方式,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引入更多方法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崇尚真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套路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学的内容。

  结语

  当前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名师窦桂梅解读优秀[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培林.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陈永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