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化课堂绽放生命精彩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生命化,魅力,语言
  • 发布时间:2014-12-04 13:47

  生命化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情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

  一、生命化课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新”导入点燃兴趣。布鲁姆有句名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因此,在授课中,如何通过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光的反射》一课上,我们可用爱迪生救妈妈的动画创设问题情境,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又营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电流和电路》一课上,我们可结合生活事例引入新课,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哪些用电器,接着通过拆开手电筒、小电风扇等用电器,观察其组成部分,让学生感知复杂的用电器都是由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学生消除对电的畏惧,树立能学好的信心。还可通过故事、小品、影像、设问等多种手段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境”贯穿激发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很多教师都容易想到和做到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对所学的内容一直充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创设的情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例如,在《物体的沉浮》一课上,可设计具有卡通人物形象的小木块和爱思考的小铁块两个特殊的朋友来参与课堂这一情境,并利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情景一:小木块朋友想到水底看看(将小木块按入水底),松手后小木块又浮出水面。引出本课要探究的课题,点燃学生兴趣。情景二:小铁块冒出一个疑惑:我在水中会沉底,莫非我不受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情景三:小铁块知道了自己受浮力作用,爱思考的他还想知道他受的浮力有多大?吸引学生继续探究。情景四:爱思考的小铁块又有新疑惑,“我受浮力,可我为什么不能浮在水面?”让学生带着小铁块的疑惑,走进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情景五:课尾爱思考的小铁块又有了新的疑惑:“我放入水中会沉底,为什么用我做成的轮船和航空母舰却能浮在水面上?让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离开课堂,为下一节课埋下了伏笔,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连续的情境设计,不断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降低了接受新知识的坡度,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生命化课堂源自教师的魅力语言

  1、魅力语言源自幽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这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纪连海把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的风格运用到教学中,融入到自己的语言里,提升了自己的语言魅力,打造了学生喜欢的课堂。倘若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就等于向学生唱催眠曲,学生哪有兴趣可言?物理教师应以幽默的语言、风趣地启发式提问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让学生观看影像或演示实验时,教师的语言从“大家要认真看”变为“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一句俗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面对一个想回答问题却不敢回答的学生时,变“答错也没关系”为“大胆些,试试就能赢”,就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丢掉胆怯;面对答错的学生,要用幽默的语言给予提醒。如让学生举生活中运动物体的例子时,一个学生说到飞机,老师笑着追问:“是停在飞机场上的飞机吗?”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幽默的点拨,学生们不会难堪,不会受到伤害,相反积极性更高了,课堂学习气氛更浓了。

  2、魅力语言源自精炼。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生怕学生上课听不懂,因而非常注重讲,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被动地听课,成了“哑巴”,成了“容器”,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应该把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从以讲为主向启发诱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转变,从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合作转变。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让小组解决,学生自己能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变冗长的讲解为精讲少讲、提升语言的精炼度,变面面俱到的讲解为重难点的点拨、关键词的启发和追问,让最精炼的语言成为叩响生命之门的金钥匙。

  三、生命化课堂是学生展示生命的舞台

  1、小组学习展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呢?一是合理分组。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组织水平,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之间总体实力要均衡。根据学习水平将小组内四人编成1、2、3、4号。二是教会小组内合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求小组讨论,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如果实在没有学生会,师再讲。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还能促进优生更优。三是分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根据问题的难易,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小组不同学号的学生都有参与抢答的机会,有效避免了“优生唱戏,其余看戏”的状况。鼓励组间竞争,通过奖加分,评选优胜小组,进一步刺激小组合作竞争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敢于、乐于思考和回答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导演下,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2、实践探究展示自主。传统的实验教学有很多弊端,如演示实验通常是老师先做给学生看,然后讲结论,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即使学生分组实验,也是按现成的器材、指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少有自主权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到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上,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可能,尽量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对概念规律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目的。

  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关注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是生命化课堂必然的选择。

  曹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