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关于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2:29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广大教师顺应课改的潮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变,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然而,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础出发点,彻底摈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做法,让课堂教学失去了“有效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出深刻的反思,本文笔者主要围绕课前、课堂、课后、评价进行了反思,希望对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反思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最基础的一门科目,它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是中考的重点科目之一,更重要的是数学学习关系到中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长时间以来,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始终占据了初中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导致初中数学的教学进度发展缓慢。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怎样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每位教师都重点关心的话题。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广大教师都接受了新教学理念的洗礼,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础出发点,彻底摈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做法,让课堂教学失去了“有效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出深刻的反思,主动地围绕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所想、所做进行分析、总结,积极的改造自我,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课前反思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进行详细的备课,然而为什么所有的教师都精神备课,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除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差异,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忽视了“备学生”重要性。学生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数学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并融入到数学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正确的看待教材和使用教材。将“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的理念,初中数学教材只是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习题,新课标中要求,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数学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灵活的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教材是最基础的资源,却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教材却不等于教学内容,要懂得丰富教学内容,才能组织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总之,不论是“备学生”还是“备教材”,数学教师都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总结经验,明确教学目标,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变化,使得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课堂反思
数学教师不论课前准备有多么充足,总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啊,在课堂上总会出现突发事件,这就需要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课堂反思主要讲述的就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程度和效果。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就是核心,任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是围绕学生来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言,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认真写好板书,愿意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讨论,哪怕是一道习题、一个思路,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学生。针对数学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或者课前疏漏,教师都应该灵活处理。
三、课后反思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反思对课前和课上出现的不足进行反思,对课堂上比较出色的内容进行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到更高一个层次。例如,初中数学的习题大多有多种解题思路,不要拘泥一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要记录课堂争论焦点、师生情感交融亮点等,记录自己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和感想,记录课堂上偶发事件及处理措施,记录在课堂上使用到的数学模具和教材的安排。对课堂教学前和课堂上出现的疏漏要及时的梳理、分析,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对今后的再教育积累经验。课后的及时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尽量避免落实教改的形式化,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评价反思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判断作用,这对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意义,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能够促进师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程度。新课改中提到,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观察分析等多种途径,从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教学过程和参与程度,积极突出评价的形成性、参与性和过程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后进生与差生也要及时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在数学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指导层面上给予的方向性最突出。但是数学作为升学考试的重点科目,也是一门传统学科,要想真正的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用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武装教学一线教师的思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正确看待初中数学的客观实际,深入研究和反思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夏拾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