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童心,童真,教师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57

  在低年级语文的平常的教学中,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高度,时刻要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首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解读文本。我们知道: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固然要以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说,我们更不应忽视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去解读课文。

  一、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

  我们小学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能接近儿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二、用童心的感受体验情感

  现在课文的选用十分重视人文色彩。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所选的文章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以“露”笔叙事写景,状物写人,以“含”笔抒情写理的范例是很多的,我们教师既要善于体味“露”笔的情感,又要善于挖掘“含”着的情感。

  三、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

  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教材中很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春天的手》、《老树的故事》;有更多的课文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比如,《冬冬读课文》、《丁丁写字》;有更多的课文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比如,《别生气》《问银河》,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

  四、用童心的思维思考问题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只用成人的眼光读,就会把课文读得深,如果常常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与此同时,便可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

  总之,解读教材,需要教师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的,一要练就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从内容、情感和写法等诸方面去揣摩儿童的所思所想,科学把握文本教学的起点;二要练就用童心的眼光解读文本的能力。由此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再以学生喜欢的方式预设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认知规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志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