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新生教育,美国高校,启示
  • 发布时间:2014-12-05 08:53

  【摘要】通过对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探究其发展特征,并分析我国目前高校新生教育现状和问题,从而在美国高校新生教育的优秀经验中得到启示,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新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生教育、美国高校、启示

  新生入学教育旨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国高校新生教育的历史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新生教育在美国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生事务功能领域,其理念、内容、功能都相对完善。而我国高校的新生教育尚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完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发展脉络,探析其发展特征,最终得到对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新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新生教育又叫新生研讨课,它的发展既是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产物,又是一代代新生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一)、注重新生教育的适应性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校盛行自由选课制,自主选课的混乱和不系统使得刚入大学的新生茫然和不知所措。于是新兴部门学生事务中心由此产生,专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同时开设新生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1888年,波士顿大学成为第一家开设新生教育课程的大学。1911年里德学院将新生教育课程纳入本科教育课程当中,并计入学分。此后,美国其他综合性大学也都纷纷开展新生研讨课,标志着美国新生教育步入正规轨道。

  (二)、注重新生教育的专业性

  20世纪中期,美国的新生教育工作更加专业化,在关注学生普遍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特殊意愿和需求。学生事务中心的教师在新生教育目标设定、学生需求评估、参与策略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1986年新生教育指导者协会和标准促进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学生服务或发展项目指导纲要》。此纲要为新生教育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标志着美国新生教育进入了专业化时代。

  (三)、注重新生教育的多元性

  到2009年,美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87.1%大学都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已经在国内普遍开展,其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盛行的五种类型新生教育有:专业研讨课、单一主题研讨课、多主题研讨课、基础学习技能研讨课和扩展性新生教育课程。其中前三类属于学术性新生研讨课,后两者属于适应性新生研讨课。近年来,无论是理科大学还是文科院校,无论学校规模和学生多少都包含了学术性和适应性研讨课。因此,美国的新生研讨课正朝着多元方向发展。

  二、美国高校新生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教育对象差异化

  20世纪中后期,美国新生教育发展逐步成熟,在此背景下,新生教育设计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意愿的学生制订了差异化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更注重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性取向、家庭背景、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不同学习基础、学费支付能力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其终极目标是将此新生教育个人化,保证能够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学生的状态每年都有所变化,每个学生群体都代表了一系列独特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有必要提供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模式。同时也要求新生教育既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又要注重学生的相似之处。

  (二)、教育内容综合化

  美国高校的新生教育是学术性与适应性并存的。早期的新生入学教育在“父母替代制”的指导思想下,只是充当父母的角色,做一些传统教育和入学仪式,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智育。随着教育对象的差异化,新生教育内容已经从过去单一和刻板的宣讲,逐步转变为以严谨学术为基调,对高校学术机构的各方面介绍和学生关心的各种问题研讨,更加突显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融合,为学生创造无缝隙的学习环境。

  (二)、教育方式人性化

  美国高校新生教育以人性化的小班形式进行,新生研讨课一般严格要求学生数量,一般不会超过25个人。这种小班教学的方式有利于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挖掘他们的优点和兴趣,可以减少新生压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且,美国高校还邀请一些高年级的学长和研究生作为新生的同伴导师,他们和新生的年龄相仿,有相似的背景和兴趣爱好,但却有更多的高校学习生活经历,和同伴导师在一起交流探讨,没有教师身份的束缚,可以畅所欲言,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三)、教育评估标准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公立学校进行改革,旨在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教育标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新生教育指导者协会从1976年起为新生教育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和专业评估。美国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在1986年出版了第一套新生教育标准,并制定了新生教育的18个可行评估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大学的使命、明确入学的目的、建立与大学教师、同伴和其他人的关系、了解大学对他们的期望、提供自我评估的信息和机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等。

  三、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介绍等。尽管新生教育者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但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集体宣讲。各高校的一般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把所有新生召集到一起,带领他们逛校园,参观校史馆,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多数都以教育者的身份,家长式的口吻进行灌输,甚至在校规校纪宣讲的时候会以命令式的口吻。这种集体宣讲既没有针对新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也没关注这种“一刀切”式教育是否会让学生接受。因此,宣传和教育的效果甚微。

  (二)短期帮扶。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多集中在开学之初的一个月,之后新生教育就不了了之,这种情况不能形成长期的积累效应。而且主要是辅导员老师对不同需求的新生进行帮扶,不是以防为主,而是以治为主,即不是未雨绸缪,而是问题出现时采取解决措施,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暂时解决。

  (三)内容单薄。我国传统的新生教育内容相对单薄,创新不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新生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当今高校新生多为性格鲜明的95后,在保留优良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创新教育内容,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内容体系。突出个性教育,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特点和需求的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引和教导,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专业困惑和迷茫。

  四、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更新新生教育理念

  高校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理应成为新生教育工作的内核,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多是执行教育,是管理角色而非引导角色。应借鉴美国新生教育的人性化理念,即开放地、全面地、系统地思考新生教育,提倡新生教育应给学生提供学会整合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会和实践。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除了要转变新生教育工作的观念外,还要加强进修与学习,这是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创新新生教育内容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校扩招、办学形式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以及95后新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新生教育内容的创新迫在眉睫。依赖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无论课堂内外都应该充分利用其来扩充工作边界、创新教育内容。借鉴美国新生教育内容,突显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融合,为学生创造无缝隙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新生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它需要一种长效的积累机制。新生价值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周或一个月的宣讲就能实现,新生教育不应该规定时间限制,它要贯穿整个大学始末。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提倡高校实施柔性的新生教育。

  (四)、加强教育专业标准

  我国高校新生教育一般围绕以往经验徘徊不前。这不仅影响新生教育内容的创新,也制约新生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新生专业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以专门研究和开发。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新生教育指导者协会和标准促进委员会,加强新生教育的专业化、课程化和科学化的研究与探索,建立新生教育专业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91-95.

  [2]蒙贵莲.有效开展大学新生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63-64

  [3]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3-36.

  刘爽 李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