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35
【摘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数逐年攀升,研究生的规模也日渐扩大,除了要保证数量,在教育质量上更要把好关。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就要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实例出发,展现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给予相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对策
创新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不仅在教育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很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要被落实到实处,当前我们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群体是发展创新型国家的一股力量,在研究生阶段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借鉴德国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论述。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研究生缺乏创新精神
清华大学曾经成立调查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进行了三次,从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即缺少创新精神,较少参加创新活动和缺少创新的成果。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先导,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怀疑、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并不断进取,这些都是做科研创新的必备素质。创新精神还要具有冒险性、想象力与好奇心等,在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这些素质还很欠缺,因此有必要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例如:学生成长环境等,很多学生没有意志力,虽然有新想法,但是新想法很难深入研究,有些甚至没有实施。另外一些学生追求眼前的成效,忽视长远的发展,急功近利,对科研的探索工作只是针对于能带来短期收效的项目,创新精神因而无从谈起。再有,学生的本身思想素质也有不利萌生创新精神的因素,例如缺少孜孜探索的精神,害怕困难和麻烦,遇到挫折容易退缩,有这些问题存在,即使拥有创新精神,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项目。
(二)对研究生的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观念需要被破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习惯长时间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忽视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个性发展受限。这样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维的产生,因此对培养创新精神很不利。我们要将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束缚。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投入不够
高校对培养研究生的经费有限,研究生导师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负责人,但是目前研究生的人数很多,科研经费明显不足,科研课题也不够有创新性,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阻碍。另外,由于教育资金问题,一些必要的学术交流也很少,例如参与国内外的专题会议会有很大开支,学术交流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因此,资金的投入少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德国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德国大学有严格的考核,遵守着“宽进严出”的原则,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德国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时,首先严格设计培养的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并且加入了实践的环节,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写两篇到三篇的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在授课时,教师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善,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会采用例如讲座等形式来进行授课,一些创新的形式被应用到日常学习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创新的意识。
(一)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学生活动
考虑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来分别设置合理的能力培养方案,不能毫无针对性的进行。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重视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实践的研究,增强学术交流,学校的管理层要经常开展创新教育的合作项目,定期参加研究生的学术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在学生中可以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学生与学校的创新活动的沟通工作,还可以举行学生自己的小型学术交流会等,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搭建平台
通常在学校的研究生更多的知识是在书本上学习,在理论方面的熟悉程度要远远大于实践的应用。理论需要被转换为实践,那么就需要学校和社会企业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可以供学生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到工作岗位上来,把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符合实际。有专业的理论作为支撑,又有实践的机会可以促进创新研究的进行。在德国,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很多德国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每年能够提供一些研究生几个月的实习。
(三)导师的作用
导师首先要树立起来创新的意识,将创新教学的精神融入到平时的授课当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导师要带领研究生做科研项目,这就要求导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授课技巧,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导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导师的努力,制造出良好的创新项目氛围,师生共同完成一些创新项目的课题。
结语:
创新是事物不断发展的灵魂,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和国家的任务与职责。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为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丛航.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
[2]蔡春燕.美国硕士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
[3]权国政,周杰.面向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4]高磊,赵文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特性、动力及模式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
徐晓东 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