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对高职生成式实践育人的影响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校企合作,生成式,教学
  • 发布时间:2014-12-05 12:35

  【摘要】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而高职院校生成式的实践育人模式也越来越能体现社会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无形中成为了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的一剂良药,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利益与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 生成式教学实践育人

  自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为使高职院校学生达到这些技能水平,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培养了高职师生实践能力思维

  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是实干型的社会,企业也是实干型的企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应该是实干型的人才,空想和虚无飘渺是无法立足的。实践出真知,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学者们不断呼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去重新组织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即是生成式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够适时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滞后的、不会操作的人才,传统的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早就不适和。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采用生成式教学模式也同样尤为重要,因为它从思想和行为上均会引导师生培养更好的社会实践技能。在当前激烈的高职教育大潮中,校企合作的育人方式越来越被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所认可,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主要是通过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以项目活动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也就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真实参与。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这种具体的教学形态需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企业未来岗位技能的需要及时做出判断,及时调整教学项目活动,以促进高职学生比较有效地学习专业课程。

  这种动态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提倡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方面师生都要关注社会发展中企业岗位技能的变化。因此在思维上高职院校的师生均有这种需要感和迫切感,这就需要高职师生从思维方式上要与时俱进、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二、提升高职院校师生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主要有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两种方式。

  首先,校内实训主要依托于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岗位标准来进行。由于并非任一企业都随时需要大量工人入驻实习,为使学生的校内模拟实训工作更加贴近现实企业岗位需要,有的学校还自己建校内工厂,在生成式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生成式的学习状态,师生边学习、边研究、边讨论、边探讨,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操实练,真正体验技能的运用,同时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所提升。

  高职院校在生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工作主要体现形式是:

  一方面学校与对口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探讨并制订如何具体安排实习工作计划事宜,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尽量达到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在学生岗位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即对实习学生进行岗位综合能力的跟踪评价,此过程也提倡学生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为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和企业进步共谋发展。同时通过实践岗位跟踪式教学使校内专业教师也提升了教学业务技能水平,回到校内课堂上可以按照最新的岗位实习情况重新调整教学方法与计划,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诚然,在此育人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高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发现与校内实训环节的脱节现象,学生抱怨校内教师在学校教授过程中出现与现实岗位技能不符的情况,这也恰恰更好的体现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的影响。

  三、学生就业实现无缝对接,企业招到满意人才

  基于生成式的高职育人方式由于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这样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愿意接收在这样环境下培养毕业的学生,学生能够达到“零距离”胜任岗位职业能力,企业也节约了大部分新员工培训的成本。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大多提倡“订单式”培养高职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人才需求上要经历共同谋划、共同培养的过程,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将所培养的人才快速就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就是要求合作企业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与高职院校提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现人才合作的共赢。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高职生成式的实践育人第一步,不容忽视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与家长。合作的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一定要联起手来共同制订人才需求计划,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到位,让希望学习的人才顺利考入,这也是高职院校生成式育人的前提。第二步,由企业专家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成式的教学模式不断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适时调整,不要造成学生毕业的技能与企业发展脱节,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是高职生成式实践育人的根本。第三步,对在校企合作与生成式高职育人基础上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要进行追踪报道,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性化管理。

  四、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教学水平

  在高职院校生成式实践育人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大量的关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互动行为,这也对专业主讲教师是一大挑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与适应岗位需要的操作水平。校企合作不单纯是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也要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与合作企业的合作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师到企业短期锻炼学习、与企业探讨培养岗位人才技能知识、与企业共同关注未来发展的方向等,这样教师就不会成为不懂实际业务的纸上谈兵的教师。

  教师既传授知识又进行科研工作,对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前沿,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在采用生成式教学模式时可以以企业的真实发生的当前案例为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帮企业排忧解难,并将好的方法和点子告诉合作企业以便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45—53.

  [3]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1.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31一32.

  钟立群 任淑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