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文化建设,误区,对策
  • 发布时间:2014-12-05 09:46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存在误区,同时从注重校风建设、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以及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有效途径,以期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误区;对策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在师资力量、实验条件、课程建设以及生培养等方面落后于城镇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农村中小学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弥补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存在误区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使得我国中小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校园文化认识较为片面。目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将学校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学校单纯硬件方面的建设。一些农村中小学领导对学习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只要将学校环境整治好、将学校的教学设施配置齐全层面,这种对学习文化建设的简单、片面理解,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较为简单。目前,我国很多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大多采用单一性的互相模仿形式或是依葫芦画瓢等地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在开展学习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有效结合学校的实际区域特点、办学水平以及校风学风等具体情况,使得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缺乏特色,难以真正构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仅仅采用黑板报、班会、晨会以及升国旗等方式,一些农村中小学甚至连体育、音乐课程以及美术课程也被其他文化课程所取代,使得农村中小学难以高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得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资金和物质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核心理念。目前,我国很多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核心理念,使得整所学校缺少以文化核心的办学理念。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文化墙”存在着内容杂乱现象;一些农村中小学过多张贴名人像及名言警句,缺乏师生创作的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一些农村中小学制定了一些规则、制度,然而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标语中甚至出现“不准”、“严禁”等违背了新课改的人性化教育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

  二、强化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一)注重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农村中小学校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应当注重校风建设。教风对农村中小学的校风和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风建设时,应当落实教风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端正自己仪表,规范自己言语,为学生作出表率。学风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主要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所组成,良好的学风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和奋发向上。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风建设时,应当注重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

  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一些农村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时,应当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应当建立健全一系列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制定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促进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也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注重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确保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促进农村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发展以及心理素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应当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农村中小学在优化校园环境时,应当构建宽松与高雅、明丽以及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校园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农村中小学在优化校园环境时,应当注重物质文化建设,注重校园布局的科学、合理以及具备艺术韵味。同时,农村中小学也应当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校园的绿化、净化以及美化,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农村中小学在进行校园美化时,除了注重的物质文化层面上的美化外,还应当注重校园精神环境的美化,让校园环境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以及共同审美观,促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着对校园文化认识较为片面、校园文化建设形式较为简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核心理念等误区,因此,在开展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时,应当注重校风建设,同时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

  [1]冉中舟,刘维理.以生为本构建新型课堂精神文化建设--以农村中学课堂文化建设为例[J].才智,2014,(1):203-203.

  [2]刘维理.当前课堂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为例[J].成功(教育版),2013,(23):212.

  [3]冉中正.着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班级文化--以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为例[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0):1-1.

  [4]仲雪箐.以生为本着力构建新型课程文化——以农村中小学课程文化建设为例[J].成功(教育版),2013,(23):213.

  [5]冉中一.着力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46.

  王桐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