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训练形象思维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直觉能力,情感形象,情感体验
  • 发布时间:2014-12-05 08:35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我认为音乐教学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有必要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三、运用音像,促进情感体验;四、调动联想,加强地域情感升华;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直觉能力、情感形象、情感体验、地域情感、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即使像音乐这样一门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例如我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三、运用音像,促进情感体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有了音乐的耳朵,就能领悟到音乐语言诸要素所表达的情感。如,培养学生对速度、力度听觉感知可有效地让学生在动静之间、张弛之间领会音乐情感,正确地领略音乐的节律和气韵,并感受隐藏于声音之中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音响音像资料,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来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对音乐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欣赏《听音乐找动物》时,当孩子们一听到小鸟那清脆悦耳的叫声和狮子低沉凶悍的吼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学起它们的样子来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安静地欣赏与分辨,让孩子们判断几种音乐反映的是什么动物,孩子们都能较好地区别出来,“老师,这段音乐是鱼,因为音乐里有流水的声音,是鱼在水里游。”“这是乌龟的音乐,因为音乐很低沉,很重。”对于一段单簧管的音乐,同学们却有了争论,有的说是猫,有的说是鸭子……我想,不管是猫还是鸭子,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孩子们已经在听辩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调动联想,加强地域情感升华

  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在讲“中国民歌”时,讲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也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来讲。如欣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有近似、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南方地区气侯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便也委婉秀丽;而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侯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扑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准确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弊端,在音乐教学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了,现在看就不够了,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才是好学生。

  多媒体教学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徐徐春风,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自由地体验音乐。愿更多多彩的音符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孩子的心间欢快地流淌。

  参考文献:

  一、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出版社,2003年。

  二、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梁侠宾的《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广西教育。

  四、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艺术教育。

  李红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