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选择权视角看”黑车”治理问题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消费者,黑车,选择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2:46
【摘要】“黑车”问题犹如城市的顽疾,一直无法治愈。发生在今年8月份的一桩桩“少女失联”案又一次将人们关注的视角聚焦到了“黑车”问题上,如何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而拒绝乘坐“黑车”提高防范意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那么如何从满足消费者选择权的视角来治理“黑车”成为一个全新的视角,消费者的选择权得以解决了,消费者自然会远离“黑车”,“黑车”的生存空间也就收缩了,人们的安全出行也就能得到保障。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选择权、“黑车”治理
导言
2014年8月份,舆论的焦点无疑是“女大学生失联”。8月9日,20岁女大学生高小姐在重庆“搭错车“不幸被害;8月21日,22岁女大学生小金在山东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后被解救;8月27日,16岁的常德少女小陈随父母到长沙打工,被一辆出租车带走,失联······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频发?这里原因很多,比如安全意识的缺乏、信仰的缺失、金钱至上的观念等等。但这些悲剧背后大都有一个线索就是出行中选择了“黑车”。对于“黑车”问题,人们早已经再熟悉不过了,“黑车”无处不在,这个8月一幕幕悲剧的发生,让人们再一次不得不沉痛的思考“黑车”的问题,思考人们日常安全出行的问题。
1.“黑车”的概念
国内的关于“黑车”问题的研究,主要从“黑车”产生的原因、“黑车”的危害、“黑车”治理对策、“黑车”治理效果不能根治等角度进行研究。但“黑车”犹如城市的顽疾,总是无法治愈。
本文试图从满足乘客选择权的角度来对治理“黑车”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可能会给“黑车”治理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2.消费者选择权概念
那么选择乘坐”黑车”的乘客是不是消费者呢,什么是消费者?
2.1乘客属于消费者
消费者,英文为consumer。科学的定义是,是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代表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而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是指个人以生活消费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和消耗。生活消费是指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用,也就是人们消耗生活资料或接受服务以满足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而选择乘坐“黑车”的人是为了满足出行的需要而接受服务的行为,所以乘客属于消费者。
2.2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所谓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选择提供商品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3.基于消费者选择权视角的“黑车”治理的对策研究
“黑车”的存在说明人们有出行需求,大力发展便捷、舒适、可靠的公共交通,减少市民对“黑车”的依赖,这才是整治“黑车”的关键,要把工作理念从“过去单纯追求整治数量”转变为“维护交通营运市场正常秩序”。在公共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把握好刚性执法和合情、合理柔性管理之间的平衡,才能有效缓解“黑车”猖獗的问题。
3.1政府财政补贴,增开社区巴士
早在2006年上海浦东开通了全国首条社区巴士84路,之后社区巴士就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发展期,到2013年底,上海宝山区开通了“共富社区1线”和“富锦社区1线”两条社区巴士,浦东新区、闵行区、松江区也陆续开通了多条社区巴士路线。这些社区巴士主要用来接驳公交、轨道到小区“最后1公里”的路程,极大方便了社区的居民出行,有效地挤压了“黑车”的生存空间。
3.2企业参与招标,增开免费接送班车
政府可以引导辖区内或者辖区外的企业投入到公交运营中来,很多企业每年的报纸、电视等广告费用不菲,但效果不一定是理想的。目前有些企业,或者出于做企业品牌的目的、也或者出于业务宣传需求,是可以通过做公益活动达成宣传效果的。比如一家金融理财公司,想到去买几辆车子,免费将消费者从地铁站运送到浦东自贸区购物,看重的是这些消费者潜在的资金理财需求。目前一些大型超市,也都有自己的免费接送车辆,方便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是一种比较好的参考形式。
3.3第三方协会组织,吸纳新的运营队伍
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第三方协会组织,协会的管理者是社区居委负责人、交通运输部门、及司机组成,这个组织用来自律司机队伍,或者说吸纳一批“黑车”司机,使“黑车”成为部分合法的车辆。同时协会组织负责车辆的安全车况的年检、驾驶员的入职审核等工作,以来保障车况的安全和驾驶员的行程质量。这对政府、消费者、运营者都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方法对于增加就业,稳定社会情绪,改善“黑车”司机的生活,改善城市交通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3.4组织老年人志愿者团队,增加非机动车停放或租借机会
“黑车”驾驶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中老年群体。一些中老年人身体好、热心肠,愿意做公益事业,上海开世博会的时候上海的中老年人很多出来做志愿者。居委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志愿者团队,来管理非机动车的停放。自行车的租借在旅游景点比较盛行。近几年来,上海也有高校在回收毕业生的自行车重新修正后再在学校免费租借给学生,这种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利用老年人志愿者团队,收取少量的看车费和租借费用,来管理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增加租借车辆,会为一部分乘客缓解“最后1公里”的出行难题。
3.5鼓励“拼车”行为
“拼车”在一些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如新加坡在交通高峰时空车上路要受罚;韩国实行出租车“合乘制”;而在美国,如果车中有3人以上时,可在专用道行驶;荷兰阿姆斯特丹上世纪就推行“汽车共享”。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加强行政引导,规范拼车行为,完善“拼车”保险制度,给予“拼车”以合法的存在空间,,既有利于缓解路面交通压力,也有利于清洁城市空气,更能减少能源消耗,增加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服务品种,对惩治“黑车”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3.6增强健康意识的宣传
在上海的年轻人群体,可能因为赶时间的问题,总要出门就坐车,或者出门就开车,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加强人们健康意识的宣传,引导一种正确的健康的步行生活方式,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也能够解决了一部分乘客的出行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出行靠步行,半小时走个几里路一点不觉得累,城市人更要锻炼身体,因为平时没有锻炼的机会,利用上下班的时候走路半小时对身体非常有益,所以加强健康意识的宣传非常有必要。
徐格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