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理学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5:43
【摘要】新时代、新背景、新的学生诉求下,对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学会调节和控制自身在教育压力之下的心理状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处理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学研究
我国学校教育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并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育体制也在进一步的改革之中,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班主任和班级管理问题对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以师为本”优化管理心理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大压力和挑战的工作,其压力无非来自于升学率和家长的期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电脑现象本应该消失了,但现实的高中教学管理中,提高升学率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仍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硬性要求。这样的宗旨之下,往往容易造成只重视教育结果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情况出现,这也造成了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压力,即如何处理教学指标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班主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预期结果和效能会制约教师的实际行为,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或者管理活动从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每位教师都存在对教学及管理活动有形成自己特有方式的目标需求。班主任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能更好地发挥其管理的能动性,保证班级管理效能的最大发挥,有效的自我监控应是一个长期的多层次结构系统,即是班主任分阶段的进行管理工作:在管理初始阶段,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位确定目标和制定可行计划,这个是保证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有效开展。在管理中期,班主任要调用自己以往的有效管理经验,预见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班级管理目标告知学生,并征询其意见,进而优化班级的管理目标。在管理成熟阶段,班主任依据前两个阶段中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目标,制定的班级管理计划,运用各种管理策略,稳定的处理复杂、繁琐的实际管理实践,进行条理、有序的管理。对于每一次的班级管理实践要认真反思总结,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了解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进展,为下一阶段的管理提供有益经验[1]。
二、“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
班班级管理不仅是有规律可循,还要讲究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者,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负责,是支持学生综合素质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也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以生为本”要求班主任要尊重和热爱学生。青春期阶段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独立心理,他们往往崇尚自身的自由与主张,讨厌本控制和强制服从。因此,班主任在坚持基本是非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独立与自主。主动去尊重、感受、理解、宽容和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的对待他们[2]。
第二,根据“以生为本”的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当然,这里的不同层次绝不是以成绩的好坏为评判标准的,而要考虑学生的综合实际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高中班主任任然需要将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工作原则上,遵循先易后难、因人而异等的原则,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掌握采取其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等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的的管理方法。
第三,“以学生为本”还要求班主任要注重发挥班委的力量。班主任要结合日常学习状况、品质和能力进行协助自己管理班级的助手,这是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拔干部之前,班主任要强化班级的组织纪律,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是学生明白个人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求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具体而言,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管理经验,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来展开赏识教育,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重点从学习、思想以及生活等方面加强对后进生的关心,并鼓励其通过努力将闪光点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达到快速的转化。
三、“以家长为本”营造良好班级管理环境
家长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于改进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高中班主任要想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协调好自身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懂得如何处理好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之下做到“以家长为本”,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3]。
第一,“以家长为本”,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要做好家庭和学校联系的纽带,通过各种途径,如,建立班级QQ群、班级博客、班级飞信群等,推选适合家长担任管理员,力求将与相关学生有关的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通报给家长,要通过和家长及时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以往表现和家庭环境,同时与其传达学校、教师及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4]。
第二,“以家长为本”,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育和学习不只是学校和任课教师的事情,家长必须要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向班主任提供关于学生的全面信息。班主任则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实践中来,定期举行家长参与的主题班会,让班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懂得尊重父母,而家长也通过这类型的方式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之中,有助于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总之,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多次合作后渐渐形成较为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完善实际的班级管理状况。参考文献:
[1]黄漪卉.“爱”与“严”的界限: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2]陈丽萍.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分析——广西中小学百名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4]钟铧.关于中小学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12).
课题的名称必须加上,编辑。
课题项目:《提高民主课堂教学效率的心理学研究》,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4BZXX012
龙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