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趋向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校教育,社会学,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2:34
【摘要】作为对教育学以及社会学内容均有所涉及的一门学科,教育社会学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重视对教育社会学进行研究对教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发展都意义重大。本文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中的班级社会学研究以及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进行了一些说明。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会学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诸多曲折,当前时期,教育社会学研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当代教育社会学将存于学校、班级中的多种微观课题作为其研究重点,与以往单纯重视教育制度、结构、功能的做法有很大不同。目前,由针对班级以及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共同构成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一、针对班级所进行的社会学研究
数量为两个或者超出两个的人通过交互关系所形成的较为安稳的体系即为班级,班级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两个或者超出两个的交互关系存于其中;第二,某社会情境当中如果存在一个行动者,则必然有其他行动者存在[1];第三,一种相互依存的行为表现会存于不同的行动者之间,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是,行动者目标一致。上述内容,是相关学者最早对班级进行社会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之后,又有学者指出班级是儿童得以成长的集体,班级向儿童提供其学习、成长以及提升社会性所需的各种条件以及规范。所以,可以将班级看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场所。
职权结构以及角色结构是班级社会系统所具有的组织结构的两大方面。存在于班级组织之中的所有权力分配关系就是职权机构,职权机构分为正式以及非正式两种。动态性是班级角色结构理应具备的特点,所有人都是一个角色。对于班级活动以及班级管理所有人都能进行积极的参与,所有人都要对自身作用加以发挥,对自己所具有的潜能进行挖掘,使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班级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分为社会化功能以及选择功能两类。对人的价值观念以及知识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其符合社会要求,这就是班级的社会功能[2]。对所有人的特质、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安排到合适的社会位置之上这就是班级的选择功能。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班级也具有个性化功能以及保护功能。可是,上述功能的提出都太过理性化。当前的实际是,也有一些负面功能存于班级之中,所以,在对班级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时,应对正、负两个方面都加以考虑。
对班级所进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对班级理论加以深化,也使社会学理论更为充实丰富。班级既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会群体进行成长活动所依赖的环境[3]。班级活动有其独有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进行社会学研究,能够对班级所具有的社会本质进行揭示。对班级所进行的社会学研究对发展社会学理论意义重大。
二、针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社会学研究
对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过程所进行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方面。针对社会结构问题,一般是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结构要素和其他显示出明显社会学特征的多种属性有所差异的结构进行研究。社会学理论指出,作为某种社会活动体系,课堂教学活动由社会因素所组成,社会因素分为社会组织、互动方式以及师生认同等方面,存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社会因素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其中社会组织是一个静态的结构,互动方式是一个动态的表现,他们二者的存在都是建立在师生认同的基础之上。
针对师生角色结构所进行的研究是具有社会学特征的不同属性的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角色主体具有的社会身份、角色功能同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出发,对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教师正式角色(如激发学习动机的人以及组织教学过程的人等)、教师非正式角色(如对课堂气氛进行营造的人以及控制学生交往活动的人)、学生正式角色(如参与课堂活动的人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的人)、学生非正式角色(如对主体地位进行谋求的人)。当前存于我国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问题是,正式角色被过度的强化,相应的非正式角色却被太过弱化,教师角色倾向家长化而学生角色对个体化却不能很好进行适应。研究指出,学生所具有的交往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地位、角色影响[4]。除此之外,学生所具有的各种角色因素是能够互相影响的。
对社会过程所做的研究是指对教师同学生这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加以探明。通过对课堂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学校教学课堂呈现出强控性特征。学生角色地位被动,对学生集体所具有的社会学潜力未进行充分挖掘。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以及竞争、合作结合型互动是课堂社会互动所具有的几种类型。各种互动对师生的认知、信念、行为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进而对课堂教学质量构成影响。从实际效果来看,对抗性互动会得出消极影响,合作性以及竞争、合作结合型互动会得出正面效果。上述三种互动类型是建立在某种条件及内在机制上进行的,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应对其投入适当重视。
对于课堂教学所做的社会学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它对理论价值以及实践意义都进行了包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存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多种群体现象的研究工作十分不足。对课堂教学进行社会学研究是对这一缺憾进行的有效弥补,能够将丰富的社会学基础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除此之外,对课堂教学进行社会学研究能够使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群体作用以及互动机制更熟练的加以掌握,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我国所拥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会得以优化,将会实现由认识论模式以及心理学模式到社会学模式的转化。
结束语
当前时期,教育社会学研究工作被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代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应该为当代人群服务。研究视角的变化以及研究手段的日益多样,使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更为深入,这对指导教学实践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社会理论的兴起对教育社会学意味着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3(11):117.
[2]汪民安现代性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7):49-50.
[3]吴康宁.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17(5):169-170.
[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2(9):118.
袁哲 熊贤平 骆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