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小议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营,投资难,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3:26
一、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1、增强信心难。目前产品处于买方市场,产能过剩,整个经济受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采取停产或缩小生产规模以保留生产骨干和原有部分客户,表现出企业家对发展信心不足,看不到长远利益,个别企业法人干脆注册登记新企业,租用老企业的房子和设备组织生产。
2、解除互保难。温州企业在自有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通常采取民间借贷或互保联保取得贷款,为企业做大提供资金。当经济不景气时,抵押物价值缩水,银行会抽贷压贷,风险会传导给互保联保企业,特别是个别企业逃废债或破产重组时严重影响关联企业。解除互保链困难重重,正常生产的企业难以脱身。
3、回乡投资难。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温商回归投资,对房地产开发等兴趣较浓。由于温州的土地和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运输、劳动力成本、技术人员聘用等要素没有比较优势,再加上房价奇高,生活消费有攀比习俗,文化生活不丰富,教育医疗水平提升慢等,造成实体企业落地后,企业外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难以安居乐业,使回乡投资的实体企业难以发展。
4、产业提升难。温州的某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给温州挂了好多国字号的牌子,但在发展中,企业自身、行业协会都没有很好解决行业提升中的短板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在引导行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企业针对性不强,与行业协会沟通不够,对产业发展研究不足,严重制约了产品升级和行业壮大,国字号牌既做不大,也做不强。
5、要素供给难。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紧缺。温州本地人碍于面子,不愿在企业上班,尤其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多靠收租过日子;加上温州属于三线城市,各种环境不适合高级人才的个人发展,近几年温州本地的一本毕业生也不喜欢回温工作,流入温州的外来劳动力大多水平较低,人才难留难引进。贷款利率放开后,因温州融资过度存在企业负债率较高,联保互保占比高,资金价格比较高的“三高”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功利主义影响。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潜移默化着温州人的创业思维,初始阶段温州的抱团精神与创业冲动,促使温州经济快速发展,但过多讲究实惠与眼前利益,把义利并举的“利”放在前面,用实体经济做融资平台,去炒地皮炒资源,过度投资重复投资,使企业负债率极高,遇国外经济不景气,加上国家宏观调控,随着经济的滑坡,资产的缩水,导致投资被套牢。
2、温州模式局限。与苏南模式不同,温州实体经济由个私企业发展而来,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的家族管理模式,企业引进各类管理人才作用难发挥,制订各种内部管理制度难落实,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即遇到发展瓶颈。政府在制订宏观政策时鼓励发展个私企业,而对规模上企业供给不足,政策不优惠,帮扶不到位,职能部门不扶持,促使规模上企业外迁严重。
3、产品层次偏低。温州的打火机、眼镜、皮鞋、男装、低压电器、泵阀、汽摩配等曾在一定时间内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一定影响。部分产品通过多年努力,也拿到了国字号招牌,但企业始终走不出产品升级的怪圈,只是规模上的扩大,没有质上的提升。
4、平台搭建滞后。产业的发展需要平台的搭建。在行业协会或企业遇到搭建难题或需要政府伸手时,政府缺位,如温州的纽扣市场,政府在做大做强市场方面缺位,任其自生自灭;温州灯具市场,在需要提升时,采取了限制并提高市场运营成本的做法,加上灯具产业链上电镀等关键工序没有很好解决,最终促使整个行业远走广东古镇。
5、要素提供不足。针对企业发展五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问题,温州本身就存在很多短板,政府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服务环境,调动温州人的积极性,制订适应温州经济发展的竞争游戏规则,如土地资源分配,存在该拿地的企业拿不到土地,还存在个别企业重复拿地的问题。市辖各银行应出台支持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方式等。
三、振兴温州民营经济的意见建议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要充分征求行业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补行业短板,拉长产业链;出台政策扶持各县市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永嘉扶持泵阀,乐清扶持电器,鹿城扶持皮鞋,瓯海扶持锁具、眼镜与打火机等,同时把皮鞋与服装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因皮鞋、服装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且基础良好)扶优扶强,限低限散,创建小微企业园,助力温州“时尚之都”建设。
2、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正面宣传,增强企业家信心,给予回乡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弘扬正能量,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用心解决关注类企业之间的互保链问题;稳定房价;规模上企业有诉求的,要派员协助解决问题。
3、优化要素供给平台。鼓励企业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仿照大学生村官政策,鼓励大学生在当地企业中就业;鼓励企业法人、股东与管理人员接受企业管理类知识继续教育;对原已供地企业,荒废土地或出租厂房二年以上的,建议政府回购或回租,转供其他企业使用;对年产值(税收)达一定规模的企业,采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等;建议省政府降低在温州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额度(建议3000万),鼓励民间小资本为实体经济续贷提供渠道;鼓励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抵押物);建议国家银监局降低农合行改制过程中法人股占比高的问题,争取民间小资本以基金形式进入农村商业银行;干部外出考察要拜访在外专家学者,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意基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销售网络(如森马、奥康、康奈专卖连锁店)或平台(如冠盛汽配全球销售平台),做大做强温州经济。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有限转股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工商、税务部门要通过平时管理,引导企业按股份公司要求落实管理,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使决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抓紧建立地方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交流有限公司(俗称“新三板”)挂牌,或进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温州分中心挂牌。
5、引导培育新兴产业。利用温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大学科技园两个平台,引进国千与省千技术人才,为提升传统产业服务;大力培育新兴行业,如3D技术与应用、大数据与应用、光电技术、城际轨道交通技术与设备制造、电子商务平台、传统产品个人定制、机器人、信息消费(如4G技术、媒体、游戏)、北斗卫星应用产品、生物制药等;模仿南韩扶持现代汽车、三星的做法,发展温州实体经济。
姜化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