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改革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深入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在其实施期间有诸多影响因素,包括老师、学生、制度等等。本文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创新;以人为本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促使教育全面改革,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悄悄开始。“新课改”突破了以往以教为本,教师为主的原则,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践,使知识活化。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 高中政治老师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现阶段大多数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经验都是长年累计下来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成了种习惯,以教材为主,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便立马搬出一贯的标准答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考虑问题怎么解决会比较好,而且受“升学率”的束缚,继续扮演传统的“教书育人”角色,难以突破,限制了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很多高中老师还处于黑板、粉笔的模式,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懂制作PPT和实用PPT讲课。

  2 教学目的滞后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师对于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透彻,理论死板教学,以提高成绩作为教学的目的,忽略了理论联系实践,脱离了实际生活,课堂没有任何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学生越发觉得政治课了无生趣及学习效率的降低!

  3 教学资源的不充分利用

  现在的高中教育过程,很多老师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来自于课本上的知识,缺乏知识的补充,教学方式整体而言是单一的,不懂去运用现实生活例子在课堂上讲解,不善于教学生将课堂上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也不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有效讲解于课堂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流失。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则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纳,这样对于整个教育改革是很有好处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1 培养高中政治教师的创新能力

  合格的政治教师,不单单局限于政治课本,还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吸收,不仅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了解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的知识,既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熟悉最近的时事和政治学的发展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把高中老师的工作当成看成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发挥;不仅如此,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教学工具也需要不断的进步,不能一直停留在粉笔与黑板完美搭配的阶段,高中老师要学习新的教学工具,设备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课本上的知识归纳到PPT中,突出重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些视频,音频等来讲解,这样,会很大程度调动课堂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总之,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

  2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首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好的习惯给予鼓励,继续保持,不好的学习习惯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自学意识,在自学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适当的安排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并在完成的过程中给予指正和讲解。其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接纳知识的起源,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促使学生自觉去查找资料,不断摸索,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有了兴趣之后,学生才可以更有效地对待学习。课堂中,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准备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穿插于政治学科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加强学科价值和学科的实践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核心,重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从而不断完善整个教学系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价值。教学方式中,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学内容的接纳程度,提高教学的效率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记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终归是比较孤立的,要了解时事,掌握政治的发展状态,清楚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现实生活与课堂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能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阻碍教育业的发展,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结束语

  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高中政治教育也势必跟上发展的步伐。它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将知识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机配合,鼓励大胆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实践中寻得进步,要定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改变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高中政治教育的合理发展渠道,提高自身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从亚.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改革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36.

  [2]汪卫华.新课改下的中政治教育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75.

  [3]柳新生.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探讨[J].吉林教育,2011,20:41.

  端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