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春期,性教育,生物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43
摘要:青春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年龄阶段,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但由于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身心的巨大变化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在成长中会面临诸多的困惑、迷惘和冲突。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引导他们自信、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引领他们自信、愉快地度过青春期,不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一、初中生物课程中性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有人说“生命如同一首歌,而青春则是这首歌中最美的乐符”。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年龄阶段,也是一个人的性功能由萌发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伴随着生理的发育逐渐萌发了性意识,对性产生了好奇心,渴望了解性知识。而我国当前还没有把青春期的性教育单列为一门基础课程。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地从一些黄色书刊、影碟、互联网等媒体中猎取不健康的性知识,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潜移默化地把性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的性禁锢、性神秘还没有完全消除,性愚昧现象还很严重,家庭、学校对这个问题都避而不谈,讳莫如深。而青春期的学生第二性征日益明显,性器官和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出现了渴望与异性过密交往潜在冲动,这种意识一旦萌发,自然也就产生了“早恋”现象。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有关的性知识,他们就容易受到各种传播媒介中不健康、扭曲的性信息的影响,此时期的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再加上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冲动,他们往往不顾后果,过早地进行性体验,从而导致失足和犯罪。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健康的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中生物应如何进行良好的“性教育”
1.对于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的认识
在初中生物学“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下的《人的由来》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传授人体结构、解剖学、人类生育的生理学及卫生保健等知识,满足学生的性好奇和求知欲,消除青春期中对性的迷惑与恐惧;更重要的是,这章知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契机,我们必须善于利用这一章的学习,在灌输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破除性恐惧,避免对性的盲目认识而引发的犯罪、性压抑、心理健康问题,使同学们在情感、道德上能正视“性”,培养出身心健康、科学理性的新青年。
2.借助直观影像,增强感性认识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是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的老师都会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其中外国的教材和教育方式一定是大部分老师借鉴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生物教材中虽然也介绍了性知识的相关内容,但是总给人一种“隔着纱”仿佛“云里雾里”的感觉,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只知道男女的生理构成是怎样的,但是,“孩子是怎样孕育的?”“具体的细节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都不能给出很好的回答。而在对比之下,德国以漫画的形式,诙谐幽默且又细致认真地描述了一个人“产生——孕育——出生?的过程,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情感上也得到了一种放松,也不会再觉得“性”是一种难以启齿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应学会善于借鉴外国教材,并适当地补充一些漫画及影像材料,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这样就不致于在生物课中对于“性”学习成为一种摆设。
3.警惕性教育的不良滥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和社会对于“性”的态度常常给孩子们以这样一种暗示——性是羞耻的,甚至是肮脏的,谈论性是下流的,渴望性更是堕落的。在这样的观念下,如果盲目地说要学习西方的开放、自由,而不顾中国特有的文化,如在生物课上播放“黄片”、说一些“粗俗”的话,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毕竟教育是一项充满着严肃、庄重、理性的活动,不能使之沦为俗套,作为教育者也应谨慎而为。因此,在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办“中国特色”的性文化教育。
三、在课外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和方式
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是不够的,也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未必都能涉及到,而大多数学生对这些问题都羞于启齿,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交谈,最终导致心理障碍或者是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健康和学习。那么,作为生物学教师该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呢?首先,生物学教师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与学生的亲密交往,使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并接受教师的帮助。对于特别内向,不愿直接向教师吐露心声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立“信箱”的方式,让学生在信中提出自己遇到的性问题和内心困惑,是否留姓名,取决于学生自便,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加以解答,对于留了姓名的同学,教师就用书信的形式回复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有许多学生在信中向我吐露了内心的疑惑,如手淫有无危害?经常遗精会不会影响健康?对某个学生有好感,总想接近他(她)怎么办?等等。我都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解答,及时解除了学生的疑虑和困惑,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吴阶平院士曾说过:在青春期教育中,如果不把性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则其他方面的教育也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走过的一条长长的隧道,也被学者们称为“心理断奶期”,在这个时期,是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指引下顺利地走过,还是在黑暗中摸摸索索地爬过?我认为,作为生物学教师,应该为学生点燃引路的“灯塔,”以开放式的教育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向学生进行健康的青春期性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性问题给予及时地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诱惑的侵袭,尽全力让他们轻松顺利地渡过人生的“非常时期”。
曹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