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改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本文论述了在贯彻新课标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举措。

  关键词:新课标下;改变;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新课改历时十年,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不断深化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今年来,笔者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

  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②。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师列举。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1、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

  2、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如教学《礼仪展风采》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

  4、“就地取材”,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子既要鲜活,又要贴近学生实际。如在教学《礼仪展风采》中礼仪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坐姿不太端正的同学。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可以提醒坐姿不端正的同学,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应以新课标作为指导,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实践,创出新路,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

  杨绪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