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寓于形——培养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小学生,教学方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6:30
摘要:基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培养满足教学要求的小学生,不仅需要学生会书写和表达,同时也需要小学生有一定数学思维。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整个进程并不顺利,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对数字认识也不到位,同时也缺乏足够想象力和空间,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思路又很难确保整个人才培养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改革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极为重要。本文拟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出发,结合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分析结合图形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结合思想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寓于形;数形结合;学习思想;教学方式
一、引言
数学学科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的科目和内容。全面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学会必须的数学知识和内容,同时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连特点,又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形成相应的相应的数学思维。然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又使得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对其有直观认识。同时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思维,以及深入思考的数学能力。
二、数学思想的作用分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衡量教学效果,并不是依靠简单的数字或者成绩来衡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不能通过成绩数字来衡量,应该也只能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形成的数学思想状况。而学生是否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是决定整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完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义重大。
数学思想是学生认知数学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爱情况。小学阶段,尤其是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一年级至三年级,是学生养成重要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知的重要时期,而数学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体系化的数学思想,对数字有了概念和认知,才有可能对这门课程形成相应的学习兴趣和爱好[1]。
此外,尽管数学思想是一种笼统、抽象的概念。但是其对学生整体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具备完善数学思想的学生,实际上就具备了学好数学的基础。从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来看,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数学学习吃力,与其在数学学习初期,基础不扎实,未能形成体系化的数学思想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形成了一定数学思想,就能为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思想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体系化的数学思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活动。而想要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重视解决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一些老师对“数寓于形”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缺乏全面体系化的认识。由于教师教学思维的固化,其往往割裂了数与形之间的有效融合,其在对二者的融合、转化过程,缺乏有效把控,由于其整个展示过程不到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就很难从根本理解数与形之间的结合[2]。
此外,数学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但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在绘图时,极其潦草。其所使用的图形大多不准确,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从实质上看,这仍然是对图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部分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对学生实际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果更感兴趣,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引导。还有教师在数与形结合过程中,存在讲不透彻的问题,有隔步讲的习惯,这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大大影响其数学思维的养成。
四、数寓于形——培养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思路
正是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师对图形与数字融合教学理解不到位,以及数学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目的,使得我们必须正视“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借助图形来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进行课程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从根本上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认真备课,寻找教学内容中适合开展“数寓于形”的内容
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老师有很大责任。只有备好课、选好教学素材,才能确保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借助图形与其结合。另外,当需要数学内容与图形相结合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备课,容易出现“卡壳”现象,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因此,需要老师认真备课,选择适合开展数形结合的内容。
2.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氛围
低年级小学生其对理性事物的认识,远远不如对感性思维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进行图形结合思想培养时,可以结合相应氛围环境的设定,通过融入一些比较有趣味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的能力,让学生从相应图表中寻找到问题。鼓励学生从相关图形素材中,寻找到其中存在的关系,通过加深学生对图形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认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3.合理引导学生,为学生形成“数寓于形”思想创造条件
数学是一门思维与理解力为核心的学科,老师应该对学生持以合理的教学引导,而不是教学指令。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能够帮助其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条件,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为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可以有重点、有针对的为学生创造条件。而在学生完成独立思考之后,老师还要组织学生予以总结,帮助学生分析这一方法的内涵和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印象[3]。
此外,我们要教育学生的是遇到数学学习问题时,要学会借助图形来完成问题思考和解决的意识和思维。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思路。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简单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也要在课下完善数形结合教学,结合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思想。
五、结语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尤其是1年级到3年级的小学生,对图片和图形的关注度和喜爱远远超过其所认为的抽象数字。因此,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可以从其喜欢的图形出发,结合数字与图形的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其所需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赵丽.如何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4:81-83
[2]王中山.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3,12:67-71
[3]陈丽那.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9:58-62
叶妙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