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

  一、创设合作氛围,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有增强学生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与情感的发展,以及有效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集体教学同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团体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整体意识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协作交流,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友好和谐的合作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巧妙地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情趣:每人发给一张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去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在大部分的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情况下,老师启发让同桌两人把图形凑在一起拼拼,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合作,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尝到合作的甜头,增强了合作的意识感。

  二、提供协作条件,促进合作交流

  课堂上,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确保学生的有效参与,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协作的条件,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问题的素材,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去满足他们那种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态,在求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的求异思维。如:我在帮助学生复习“数的整除”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提供给学生“2、4、8、9、14”五个数,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数。如果在个体学习情况下,可能有许多学生找到“9是唯的奇数”就满足了,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启示,就找出多种正确的答案;“2是唯一的质数”、“14是唯一的两位数”、“9是唯一能被3整除的数”、“14是唯一能被7整除的数”等等。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协作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学生愉悦合作的情感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态度,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形式,发挥合作优势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人员组成来讲,可分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同学合作两种。而学生与学生合作又有学习成绩相仿的学生一起合作、优等生与中等生、差等生搭配起来合作等。从人数组成来讲,多到以班级为单位的群体合作,少到两人一个小组合作。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合作,都应针对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法。

  著名教育家王义高认为:课堂教学,应把师生合作置于中心地位。在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和学生平等,只能起指导和组织作用,不能包办代替,我行我素。否则,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探索、思考或提出疑问。例如,我在教学“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者先演示一个圆柱和圆锥,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然后教者提出要求和注意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发现规律: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经过师生的巧妙合作,不仅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

  当然,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应该让学一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就可采用合作的方法来解决。小难题就采用2-3人合作解决;大难题则采用4-6人合作解决;有些思考题还可能跨组合作或与老师合作解决。曾在一次复习分数的课上,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那么分子能不能为零呢?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位学生的疑问,先让学生在本学习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于是,教者提示了几个问题,再让学生跨组合作,各自说明分数的分子能否为零的理由。通过采用几种合作方法,终于使所有学生弄懂了这个问题。课后,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这个问题,我终身也不会忘记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一切机会,提供协作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养成。

  赵清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