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术教学不仅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发展个性才能的重要途径,而且历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致力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祖国培育千千万万创造性英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阐述了美术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见,创新能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心理源动力,是美术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成为美术课教学中的最高目标。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对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结合十几年的美术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想象是引发学习兴趣的源头,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美术创作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每一个环节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持鲜活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教师也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直觉,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表现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如:在教低年级《水果家族》(添色)一课,课前把各种水果添画不同的人物表情(拟人化),让学生想:“这些水果娃娃在说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她们一定在说谁最漂亮”,“说她们为什么没有外衣……”师抓住机会,问:“那什么样的外衣适合她们呢?”再一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使他们产生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想象思维的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驰骋。不仅可以使作品得以圆满完成,而且“灵犀聚通”,结出创造思维的奇花异果来。如:这节课后,有的同学给水果娃娃添画上了两条腿,然后又编出水果娃娃对话的场面:“咱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玩吧!“同学们给咱们穿的衣服态漂亮了,回家让妈妈看看……。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思维始终处天活跃状态。

  二、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被看作是拳术教育的一种最高追求。培养艺术创造性思维,首先应从过去那种强迫、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引导式教学指导思想转变,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教师首先要确立一个新的教学观。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并且要激发其个人成功感,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如:在讲《会变的图形》一课,课前就以游戏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找图形,找到了后可分给同伴,再与同伴讨论“这种图形能变成什么?”显然,学生不感到有压抑,并且为课的进行奠下一个良好的开始。我想:这样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公开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明自己作品的构思、创作方法等,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从而避免由于教师的个人好恶或习惯束缚学生的艺术灵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每节课结尾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优点,张扬个性。如“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课中,运用自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想法、表现方式及技能等介绍给其他同学,然后师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的弱点,从而找到下节课自己要努力发展的方向。更加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在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课型中,多数采用互评、他评或座谈方式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之情,丰富学生的表象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想在作品中把握更加生动,更加有内涵的美,就一定要珍惜哺育自己的故乡情,牢记“无本之木不可常青、无源之水必会枯竭。”“根深才能叶茂”这一至理名言。历史上每一位艺术家所创作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广阔而深入的生活经验为条件的。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但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才能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同时,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原材料,表象越丰富,越有利于新作品的创造,所以,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独特敏锐的观察力,积累丰富的表象,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作品的创新奠定坚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下了一块坚石。

  李广华 迟春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