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声唱法,声乐艺术,意大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1:06
摘要:美声唱法源自17世纪的意大利,美声唱法较其他唱法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对音色的要求更加洪亮而透彻。在声乐艺术中,美声唱法有着特别的要求,最讲究的就是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的完美结合。通俗唱法源自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也被称之为“流行唱法”。比较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在演唱方法上有所不同。通俗唱法要求自然,高音区假声,中音区真声。在唱法上,很少要求共鸣,尤其音量上较美声唱法要小一些。文章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就两者将异同点进行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声;通俗;异同
一、前言
在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作为两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演唱特点。同时,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决定着有不同的喜欢人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学习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的异同,文章自概念界定入手,同时阐述两者间的异同点,为更好地欣赏和学习两种音乐艺术提供借鉴。
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概念界定
1.美声唱法的界定
美声唱法源自17世纪的意大利,是在地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完美、动听的声乐表现形式。美声唱法较其他唱法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对音色的要求更加洪亮而透彻。在表现内容上,多用于形式严肃的喜剧,要求声乐宏大的声乐艺术。比如说:歌剧,就是美声唱法的完美体现。世界范围有很多著名的美声歌唱家,像是帕瓦罗蒂。
在声乐艺术中,美声唱法有着特别的要求,最讲究的就是共鸣,要求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的完美结合。这种共鸣的要求,实现了身体不同发生部位与有助于发生部位的身体部位间的完美结合,能够很好地保护声带。通常情况下,男性美声演唱者多采用真声,女性美声演唱者多采用假声。这样能够很好地保护演唱者的声带,减少对声带的损伤,演唱歌唱者的演唱生涯。
美声在声乐艺术中有很多作用。首先美声可以将演唱者的音域拓宽,其次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避免破音等。美声唱法非常注重对呼吸的运用,合理的运用呼吸可以让演唱者在每一次呼吸时对自己进行提醒,同时让演唱者感受呼吸的状态。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不同,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和演唱艺术、要求上有非常高的标准,不仅要呼吸有序,还需要字正腔圆,在掌握气息的方法之后,就需要从歌词上进行练习,提升自己。
2.通俗唱法的界定
通俗唱法源自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也被称之为“流行唱法”。比较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在演唱方法上有所不同。通俗唱法要求自然,高音区假声,中音区真声。在唱法上,很少要求共鸣,尤其音量上较美声唱法要小一些。
通俗唱法的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扩音器,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常常采用单独演唱的方式,结合一定的舞蹈动作,通过真实、自然的表达让听众感受通俗唱法的艺术性。通俗唱法中的通俗歌曲都是简单易懂的,通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贴近生活,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通俗音乐深受人们的喜欢,通俗歌曲有悲伤的、高兴的、抑郁的等等,演唱通俗歌曲,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使其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
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通俗唱法逐渐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唱法通俗、自娱,能够将人的情感更好的抒发出来。虽然世界范围内,此种唱法各有差异。但是,与中国的通俗唱法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1.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同处
1.1 气息方式相同
比较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但是,在很多地方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在气息的运用上,多是运用胸腹式的呼吸,结合口鼻吸气。将两者有效融合起来,更合理地对气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1.2 叶字要求相同
歌曲演唱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抒发情感的基础上,要求我们的演唱者能够将叶字表达的更清晰一些。可以说,无论是通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这一点上是要求一致的。但是,在此基础上的不同是,通俗唱法要求咬字自然,美声唱法要求咬字不能太白,要求能够在体腔内咬字。
2.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
2.1 评价标准的差异
比较两种唱法的差异性,在演唱好坏的评价标准上,两者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比较而言是,通俗唱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标准。通俗唱法有着很强的表现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这样就会在演唱中得到赞许。而美声唱法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求演唱者能够将音乐真实、纯净、平衡的表现出来,而且要求演唱者声音圆润,气息一致,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这样的评判标准,比较通俗唱法,要求更严格。可以说越切近这些标准要求,越是好声音,相反,就要逊色很多。
2.2 发声方式的差异
除了评价标准的差异,发声方式的差异也是较为明显的。比较而言,美声唱法要求不同的音区采用不同的混音,比如在中低音区,要求不同程度的假音成分,能确保声音向不同音区过渡自如;在高音区,则要有一定成分的假音和真音混合。通俗唱法中,发声形式则趋向多元化,整个过程中混杂假声、真声、混声、喊声等等。通俗唱法的发声形式,根据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演唱方法等,做出适当的遴选。如果要有一个标准衡量的话,那就是“平滑”,任何音准间的过渡力求平滑即可。
四、结论
通过上述的表述,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什么是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认识到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部分异同性,虽然这两种唱法均有各自的演唱特点和演唱艺术、风格等,但是这两种演唱方法都是对人类情感的表达。美声唱法与时俱进,通俗唱法追求创作质量,在当前这个各项发展发达的社会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一同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提升,为世界艺术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薇.通俗唱法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观[J].大舞台,2013(10)
[2]毛敬海.通俗唱法“三化”浅说[J].剧作家,2006(01)
[3]胡艺兰.通俗唱法的技巧和运用[J].文教资料,2010(23)
[4]王部军.通俗唱法训练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03)
[5]杨维忠.通俗唱法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6]顾元成.浅谈高职专业教学中通俗唱法的若干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3(06)
谭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