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生物工程概论教学质量的研究

  摘要:本文简述了生物工程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及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活化教学方法、及时更新讲授内容等三方面出发,对如何提高生物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做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工程概论;教学质量

  本世纪,生物工程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列为科学发展的重点,逐步加大生物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化发展。高校里的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综合交叉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生物工程概论》是整个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简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生物工程体系的基础内容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并为以后细化的专业课程作铺垫,该课程是启发学生专业兴趣的第一步。

  《生物工程概论》包含的内容多,主要涉及基因、酶、发酵、细胞以及蛋白质等五大工程,介绍相关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操作,理论相对抽象深奥,又有一定的实践动手内容,对教学质量要求较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多是填鸭式地讲授,泛泛其谈,因此该课程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而且教科书内容往往比较陈旧,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物工程自身的发展,制约了课程应有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更高效地更前沿地接受这一学科知识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主介绍课程内容,主动学习。要改变“师讲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本组同学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整理讲解等。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选题,每个组自由选择,然后围绕问题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如从各个途径收集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剖析演绎,得出结论,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汇报后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作适当的指引、调整、纠偏和补充。通过这一方式,综合了每个模块的知识,课程内容得到全面覆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其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设实验方案,主动探索。要改变被动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希望探究的问题的出发,层层深入,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将课程的实验项目融入方案中,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研究。将探索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化教学方法

  学与做结合。教师可以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模块,让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承。菌种选育和培养的理论可以结合土壤培育放线菌的实验,发酵的理论可以结合参观腐乳加工厂,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制作馒头、酸奶等。学与做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感觉教材内容,把抽象枯燥的理论问题具体化、趣味化,活化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物工程概论内容较多,一一实践也不太现实,教师也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利用模拟软件把复杂的工艺流程绘制成简洁明了的图画,把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难以表述清楚的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手段、全方位的学习渠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

  三、及时更新讲授内容

  书本和前沿相结合。书本内容往往比较基础,也易滞后于生物工程的发展,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教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给自已充电,以便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发展动向,展示最前沿的应用,使课程知识与时俱进,保证教学的新鲜度。

  直面争议,共同探讨。有些尚未有定论的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能力。

  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探讨,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厚伟.《生物工程概论》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育,2007,15(2):283-285.

  [2]邓胜松,姚日生,朱慧霞,张洪斌.《生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改进》[J].药学教育,2004,第20卷第4期:44-45.

  叶建平 蔡灵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