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06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工具化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的多样化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高校学生工作人员需要思考和应对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辅导员
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是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地使用网络的需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辅导员的责任之大与任务之重,如何有效做好学生工作是一个难题,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与学生接轨。
一、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的开放性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有效性。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即时性克服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时效性差的缺点,以快捷的速度优势,使人们通过网络足不出户随时能知天下大事。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教育者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而凭借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大、辐射面广、冲击力强,受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使更多的受教育对象能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第一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影响力。
(二)网络载体的灵活性、多样性能使教育内容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等特点,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能更好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于心,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
(三)网络的虚拟性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都是“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教师主导的单向方式。现在,信息网络是交互式传播的,在网络中,交流的双方能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真实地发表建议和看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否明白、接受多少均可在网上袒露无遗。这种互动式、引导性的教育,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第一,信息传递及时便捷。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象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信息,两者之间几乎没有时差。此外,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就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瞬时传播,任何设定的对象只要拥有网络终端都可以便捷地发布和接收信息。相对于传统的会议、文字资料、电视、广播等信息传递媒介而言,网络媒介更能及时、快捷地传递信息。
第二,信息交流跨越时空。网络平台的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时间可以不局限于上班时间。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两者处于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实现即时交流,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即时的面对面交流。
第三,活动空间高度虚拟。高度虚拟的活动空间解决了现实资源的制约问题,可以制造出若干虚拟的教室、社区、课堂,把无穷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联系到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资源的高度节约,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手不足、场地不足、经费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
(二)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第一,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很多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渊博的知识,依靠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学生。但是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甚至比老师更先、更多、更快地学习和了解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空着脑袋被动地等老师来灌输知识与行为准则的学生,而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有了自己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经验。
第二,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对于涉世不深、情绪复杂多变、理性思维发展不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网络平台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时,很容易迷失,有的大学生甚至受网络平台不良信息的误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网络平台的运用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人交流,却忙着不停地更新朋友圈、刷微博,手机与电脑的吸引力远远大过眼前实实在在的人,同学之间即使面对面有时也会通过网络平台交流。长此以往,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孤僻、人情冷漠。
三、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双重性”现实,采取对策和措施。根据“修好路、造好车、供好货”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网络的特殊优势,不断增加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迎接新挑战。
(一)要加强“网德”教育,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要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主动遵守一些公共的行为道德规范,让我们的网络世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倾向明显,污言秽语网络聊天、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电脑病毒、充当黑客等行为时有发生变化。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加强学校网络技术教育与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疏导作用。
(二)要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监控网络。学校的大学生有很多业余时间都在校园网络上发表言论、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对网络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达到了解、知情、监控的目的。加强网站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在互联网上,我们要建立好校园网网站,避免单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搬到网页上的机械纯文字的教育宣传,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思想理论教育的各方面的内容变成众多的主页,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参考文献
[1]孙健.适应网络环境创新高校德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
[2]王珠珠、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2期
[3]胡钰.信息网络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黄明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素研究.新华出版2007
王洪鹤 赵凯 赵明家 李巍佟 鑫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