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个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较为重视。而体育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列举出部分有效的训练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儿童;创造性思维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更加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改革幅度较大,不少教师都在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取得初步成效。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使体育教学不断完善和进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不足

  首先,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比较落后,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不少小学生都娇生惯养,导致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意志力较差,在体育锻炼中怕累、怕苦,缺乏体育运动的耐性,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不愿意参加,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再次,难以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在小学教育阶段,体育学科往往不受重视,安排的课时较少,难以保证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无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所替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更少。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措施

  1.培养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首先应该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内容比较活泼、形式多样,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不仅活泼好动,并且对很多新奇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哲学特点,重点培养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另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比较特殊,教师可以运用竞赛、游戏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4×100米接力跑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具有趣味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结合超前跑、慢跑和竞走等多种形式,促使小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分析,探究各种训练方式的优势,然后有机整合,从而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培养儿童思维的关键策略之一。在备课环节,教师应该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重点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景。在教学环节,可以将学生氛围多个小组,教师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指导作用,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与正确引导,把握整个体育课堂的节奏。在平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与讲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时,教师应该进行恰当的点拨,对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引导或启发,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水平。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然后示范篮球运动中动作要领,像发球、传球、接球、运球和投篮等,当学生基本掌握之后,让他们自由练习,创造出新的训练模式或练习方法。

  3.体育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社会经历较少,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新体育项目时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小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时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学习体育技能时较差,特别是在学习体育动作时,只是纯粹的接受,并没有了解这些动作的目的与意义,导致学习完之后无法灵活运用到具体的体育实践中。只有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才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思维;只有使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动作技巧。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与优秀同学的标准动作进行对比,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励或表扬。

  4.教师针对教学条件进行简单改进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生活比较丰富,像踢毽子、跳皮筋与跳绳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尽量丰富教学内容,对教学条件进行简单改进,为小学生对提供一些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编排,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体特点进行设计,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例如,在体育课堂上的自由活动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毽子,让他们自由安排踢毽子的方式,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队,进行踢毽子比赛,或者多人围圈共同踢一个毽子,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水平,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魏劲松.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漫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95-96.

  [2]周穗平.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教育艺术,2015,01:44.

  [3]王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学园,2014,01:159.

  冷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