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质疑,给学生多些选择的自由,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下面结合本人三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设疑激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接触和观察研究.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把40张分别写有1--40的卡片,按顺序分给5名同学,我先任意说出一个40以内的数,让学生猜出这个数的卡片在哪个学生手中,学生有的不能说出,有的说出来但很慢,之后在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很快就能猜中.这时,学生对其中的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很自然的把学习新知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渴求,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自主探究,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绽放出创新的火花.此时,我恰当的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将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我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及时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折纸,当学生剪出后,我让同组学生查看准确情况,随后我启发学生:“今天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求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马上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大胆实践将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共探究出8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整个推导过程,是学生经历了自主探求新知的全过程,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如果我们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活跃,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只有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创新性。
三、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果所因,追根问底是学生创新的开端,鼓励学生质疑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发创新的火花,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60千米,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0天完成,两队合修己天完成?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根据工程应用题解题思路后,列出算式,并说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路程延长一倍,那么时间是多少?有的学生不加思索的说:“12”天,我没有给与直接的否定,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结果令他们出乎意料是“6”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公路长度不管变成多少米,结果总是6天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总里程与工作时间没有关系呢?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有疑到质疑,从质疑到寻找答案,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就离不开这个载体,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并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天地里自由飞翔。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由于南方与我们北方相隔甚远,对于偏远的农村学生来说也很难看到桂林的山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了电脑大屏幕打出桂林的一幅幅美景加之音乐烘托气氛,以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读,创设一种富有动感的情景交融,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享受沐浴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然后让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在情境中迸发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巧设补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材给学生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利用这些空白处,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狼向小羊扑去,这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结果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斤浪,同学们经过片刻思考,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可能小羊太柔弱了,一定会被狼吃掉;有的说可能坏蛋受到惩罚,猎人把小羊救了,更有的学生想象非常离奇说:这时突然晴天霹雳,把狼劈死等等.无论学生的想象是对还是错,都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得以升华,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挖掘教材,寻找发散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刘嫦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