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引导学生将解剖学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运用解剖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解剖学及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融会贯通,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更加紧密的衔接,顺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应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Anatomy without clinic is dead,clinic without Anatomy is deadly.”这是奥地利解剖学家Weiglein在第1l届欧洲临床解剖学会开幕式上所讲的一句话,它不仅指出了解剖与临床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也明示了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两门解剖学课程,一门是在大一时要学习的系统解剖学,一门是大三开设的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为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局部解剖学与临床课程尤其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充实和完善解剖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新世纪新阶段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指导实验操作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灌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常感觉一些解剖学的理论内容在临床应用较少,但其在临床实际中又常常感到解剖学知识的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学普遍采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应用相互脱节的弊端。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创新实践能力较差。尤其在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甚至脱节。为了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融入了以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一、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应用

  首先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真实性和启发性,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在案例中再选择与临床关系密切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以解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腹部为例:选择的病例一患者高烧,右季肋区剧烈绞痛,可牵涉至右肩,并伴有恶心、呕吐、黄疸和上腹壁肌痉挛与压痛。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胆囊和胆道结石,故诊断为胆道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需手术治疗。提出问题:(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2)沿右肋弓下手术切口从皮肤开始要经过哪几层结构才能进入腹膜腔?(3)胆囊位于何处?分哪几部?(4)胆囊动脉发自何处?如何寻找?手术除需要进行胆囊摘除外,还要切开胆总管吗?(5)胆总管分哪几段?(6)如在第一段切开,应如何寻找?(7)该段胆总管的毗邻关系如何?让学生在该局部的学习中去思考该病例的解剖学基础,在该部分结束时进行讨论,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所学局部重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层次及毗邻关系的基础上,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病例中的问题。

  二、开设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本着自愿参加、兴趣优先的原则,以将解剖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临床为主要目的,以具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能够吃苦且对解剖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优先。教研室利用有限的资源开设解剖学第二课堂。实验室各位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标本操作。由教研室提供相关部位的标本材料和解剖器材,并由指导教师布置标本制作的的总体要求,鼓励学生根据手中标本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之前在实验准备期间预想的实验设计思路,手脑并用,独立设计制作标本。从而进一步巩固解剖学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水平及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同时提高了尸体标本的利用率,实验开放中所用标本大部分都来自局解教学淘汰的废旧标本,在目前尸体标本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学生因材制作,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与创新,既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可为实验教学提供部分教学标本,达到教学与培养学生双赢的效果。通过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临床应用能力尤其是通过标本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外科手术技能。并且,还可以第二课堂为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创造条件,为接待临床医生、研究生手术预实验操作积累经验,使教研室成为他们模拟、演练手术的一个临床应用解剖学培训基地。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增设网络教学

  在解剖学教学中除了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外,还增设了网络教学。因为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为学生主动探索、协作交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教学平台。尤其为我们解剖学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我们教研室在学校校园网的基础上创建了人体解剖学课程网站,通过该网站提供解剖学图谱、课件、讲课视频、练习题以及与临床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与健康保健常识等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和复习,并可通过留言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老师也可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从而实现了交互式学习。

  四、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新时代高校解剖学教师,除了能高水平讲授解剖学知识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丰富的解剖学知识的同时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也得到提高和升华。

  全国许多医学院校对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密切联系临床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如开设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外科应用解剖学等课程。这些教学实践在解剖学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国外的解剖学课程一直都很注重联系临床,将解剖学与影像、外科等临床学科进行纵向整合教学,或在大体标本上进行手术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研室自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开设第二课堂以来,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热情高涨,通过在大体标本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帮助学生从外科医生的角度来认识解剖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熟悉重要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初步掌握部分临床技能,为未来的动物实验及临床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虞琴,陈洪,钟纯.浅谈地方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2,35(2):122-123

  [2]王玉孝,于述伟.人体解剖学全程案例讨论式教学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00-101.

  [3]陈金绪,张庆金.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7(2):102-103

  [4]杨忠华,杨海芳.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57-58

  [5]张瑞锋,李中秋,张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7):77-78

  熊彦娥 刘晓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