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的策略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德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入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德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德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前景、事物、作品提出问题,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故事启迪;设疑;启智;观察概括法;创新思维

  在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兴趣是美术活动德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创造是美术活动的灵魂。因此,在日常生活开展美术活动时,我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概括能力,辅助幼儿的形象思维,通过讨论交流及展示幼儿的作品,促进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提高幼儿的创新精神及绘画表现力。

  一、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美术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他主要是靠思想德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是在其绘画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

  1.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景

  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获得发展。幼儿以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画《好玩的梦》活动中,我运用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女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飞到了天上,和白云做了好朋友,还梦见蜻蜓、蝴蝶、小鸟,许多许多的小动物也在白云中捉迷藏,玩游戏呢。他们玩累了,就在白云变成的房子里休息……”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景,及时的进一步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有的画出了小女孩在白云上荡秋千,小猫笑着飞上了天,小鸟躲在白云里,天上有白云房子……

  2.设疑,启迪,创设问题情景

  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置于情景问题中,幼儿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幼儿真正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如:在绘画《会变的图形》活动中,我提出了”图形像什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还可以把同变成什么?”小朋友见过什么物体像三角形,什么东西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你能帮我把这些图形变一变吗?”等问题,幼儿在问题的情景中,很自然的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大胆的把自己所看到过的物体形象通过图形添画表现出来。

  二、通过观察概括法,加深幼儿的视觉印象,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

  幼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而由于幼儿的绘画活动是凭借表象来完成的,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形象的概括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易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1.通过观察,概括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学会表现个体事物的方法

  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观察、概括出事物的形象,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先让幼儿观察事物是由几个基本部分组成,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部份的关系及结构变化的规律。用形容的词语,形象的语言概括事物主要部分的形状,主要特征,让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各部分形状的组合,变化,形象的表现出不同状态的事物,如:在绘画《有趣的房子》时,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房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设计一座房子,一定要有门、有窗,概括出设计房子的要求,为幼儿大胆的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房子进行铺垫,活动时,通过观察,猜想,讨论概括出房子的特征后,他们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特征来进行绘画,从而发现了,绘画出不同形象,不同形态的房子的方法,同时也开拓了幼儿绘画的思路。

  2.通过对比、概括,掌握同类事物的表现方法

  对比观察同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抓住事物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幼儿借鉴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发幼儿联想和想象,培养幼儿的发散事物和创新思维,如:在给圆形添画时,活动前,先为幼儿准备了几个圆形,并讲清添画的要求,在示范添画第一个图形的过程中,由幼儿说出其名称,概括出事物的形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添画,接着采用把添画好的动物耳朵改一改,让幼儿惊奇的感受到,这么一改后,小兔就变成小猫了,用同样的方法,把老虎头上的”王”字去掉,再画上头发,老虎就可以变成狮子,在这添画的过程中,我班幼儿均能愉快的掌握了兔、猫、熊、老虎、狮子等动物的头部特征的画法,在绘画小鸭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观察小鸭与小鸡、小鸟之间的异同点,不用教师示范,幼儿也能很快的掌握好这三种动物的画法。

  三、通过让幼儿讨论,猜想交流及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思维

  只有通过讨论、猜想、相互欣赏才能促使幼儿不断的创造出美术的新形象,从而到达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如:在《有趣的房子》中,通过讨论、猜想,幼儿展开了想象,说出了小狐狸可能会为老虎设计蘑菇房子、苹果房子.......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有的设计出了飞机、台灯、螃蟹、狮子、太阳等各种各样的房子。可见在讨论猜想后,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联想,使幼儿能创造性的绘画出物体的新形象,同时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有利于幼儿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如:我们在展示了幼儿画的有趣的房子时,幼儿通过欣赏,了解到有的设计了公鸡房子,有的设计了白云房子……。从而加大了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促使他们能在以后的作品中能更多的创造出新的房子形象。

  参考文献

  [1]《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

  [2]《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3]《幼儿教育纲要》

  黄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