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内涵式教育的几点思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实力,数学育人,教育理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7:12
摘要:“走内涵,办大学”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科研;教学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提升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它更强调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办大学”不是口号,它要符合很多条件,真正意义的大学,不仅学生心灵自由,而且教师的教学自由,上课具有探讨性,下课具有活跃性,具有思想自由性。重视教师队伍和教学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基本保证。
一、注重数学文化,形成数学育人特色
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许多老师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初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走出数学孤立主义的阴影,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据调查,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数学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数学遵循记忆事实-运用算法-执行记忆得来的公式-算出答案”的模式,“数学=逻辑”的公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数学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但是不能仅限于数学史。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注重应用性的课堂教学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强化优质教学,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硬件设施更上一个新台阶,高效课堂的追求成为现实。
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好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如何教好学,仅仅讲课本是不够的,仅仅“背”是不够的,比如:高等数学在物理方面的应用不少,例如电场和磁场的高斯定理,傅里叶级数等等(不要学生学完高等数学课之后,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学这门课是有用的,可以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再比如: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它的授课内容,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后三个内容其实是同一问题的等价表述,行列式在解决n个方程n个未知量时它是解决线性方程组的另一种方法,我们只讲解内容,学生不知道学了之后干什么,仅仅是为了解线性方程组吗?当然不是,我们要讲到研究这门的历史,意义,及其应用,注重应用,学生才知道学了之后干什么,才有兴趣去学。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效率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数学教学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师学生和一般受过教育的人都要求有一个建设性的改造,其目的是要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数学的教学更多注重数学自身体系的完备,注重从数学自身的角度去讲解概念、定理及计算方法,但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数学如何才能与专业教学贴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发扬团队精神锤炼团队品质
首先,教师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现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要求学生能聆听他人意见。而教师如何对待他人、集体和社会,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于学生能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其次,团结协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团结协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和氛围,可以使教师轻松愉快,精力旺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现在网络发达了,教师的团结协作的范围扩大了,有不少的优秀教师组成了优秀团队,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无私的提供给广大教师,这更是把教师的团结协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团结协作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较多的可能是如何“教”,而在新课程中,则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新课程中这种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可以自由地提问、质疑。在学生们心中,老师就像是他们的朋友,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也易于抛开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可以坦诚地对学生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探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是与学生一起分享。
四、抓科研,促教学
立足校本抓科研聚集课堂促质量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科研,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科研更好地服务教学。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办好大学,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和调研机会。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根基,拓宽了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按时参加数学方面的学习,并经常向优秀教师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做好学习笔记,选拔科研组长,形成科研小组,建立科研团队。鼓励大家寻找有意义的课题,久而久之,大家的知识丰富了,教学能力提升了,氛围出现了,离我们“走内涵,办大学”的目标越近了。
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取得了点滴成果。
参考文献
[1]姜伯驹.大学生的数学修养和数学教学改革[J].科技导报,1996,10.
[2]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杜朝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