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确立其目标和原则,体现其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实施类型设置实施程序,要发挥教师不同的角色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projectlearning),在国外被称为项目课程、主题研究或专题研习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实施的一种新课程。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已将研究性课程纳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研究性学习是探索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形式,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升华和提高。就学习内容来说,它比活动课更加广泛和深入;就学习的形式来说,它比活动课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在各个学科、各类学习的活动中。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具体理解是:开放性是指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形式,方法和结果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研究课题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可以是某一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由于个体的差异,研究的角度,途径和方法不同,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同。探究性是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体验性提倡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探究实践中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英语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具有研究性学习共有的特点,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以英语学科知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沿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激发学生研究欲望
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开语言知识的学习,而语言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信息社会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如果说ENGLISH是一把铁锹的话,INTERNET就是一座挖之不尽、掘之不竭的金山。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的大量英语资料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可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上到SEFCBOOK1AUnit8———the Olympic Games时,笔者建议学生在网络上查阅“奥运”发展的历史,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他们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了不少奥运会的知识,让学生以“奥林匹克精神”(faster、higher、stronger)为核心,认识到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的竞技,而且是世界人民友好交往与合作发展的良好时机,从而真正理解了“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agreath on or for China”的内涵,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和责任感。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实施
研究实施开题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活动:(1)采访。在现实生活中鼓励他们采访他们认为英语学得比较好的或成功的人士。比如:疯狂英语的李阳老师,大学教授,大学生,英语老师,同年人中英语成绩好的同学等等。把他们平时认为最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记录下来。采访的方式可以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等。(2)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等。在指导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课题小组成员的分配。组员自己或家庭社交的广泛性,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是在分配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实施调查研究应具可操作性。在手段上,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来协助实验调查;在财力上,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利于调查的开展;在时间上在假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调查的实施。
3.实施过程中的思路疏导
选题开题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想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阶段就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实施这一方案。开题方案只是指明了研究方向,实施阶段应该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象的新发展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整个研究过程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成果,研究思路不断向新的纵深拓展。实际上许多研究思路是在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接触大量的主题材料后引发出来的。因此,一些学生死抱着开题的方案,往往进入研究的死胡同,使实施阶段无法拓展和深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思路疏导,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与想象的思维之门。
三、结语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还处于摸索阶段。教无定法,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开展研究性学习,决不否定其它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对它们有益的补充、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细凤.浅谈英语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4):10-11.
[2]黄炳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3):127-130.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姜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