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彰现个性,管理打造品牌——也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班级文化,阅读,班主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6:48
做中学一线的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了。十多年间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摸索自己的带班方法。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十多年间的班主任工作,也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
说到班级文化建设,大家可能立刻想到,一个班级的班号,班旗,班歌,班徽,班级誓言和班级环境等。可一个班级的文化该如何定位呢?我喜欢将一个班级比喻为一个人,那么班级文化就应该是这个人的穿着。从一个人的穿着我们可以判断得出三种人:1.整洁、低调、素雅;2.富贵、豪华、张扬;3.不修边幅、脏、累赘、邋遢。而这三个人正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班主任所带出来的班级和学生。我愿意也渴望做第一种人。所以,十多年、四届学生,我始终秉承“不抛弃、不放弃、存正气、成大器”理念,教育和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
第二、班级管理,班级体的灵魂所在。
在谈到班级管理前,我想先推荐大家阅读一个故事:老师的启示。故事中说:“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要记得好好感激,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是的,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这一生无非不在做两件事:如何被学生成就和如何成就学生。说到这两个问题,他们就像问题:究竟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一样。
如何成就学生?这就要靠管理。管理包括:一个基础、一个过程、一个目标。
一个基础:威。威即威信。威有三种暴察之威、狂妄之威和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只是盯着学生做,也许你盯着的时候学生做了,可你不盯她就不做或不学,久而久之,这个团体就会越来越弱;狂妄之威,就是这个人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比谁都厉害,长久以后,没有人在信他,他的威信也就没有了;那么要做到道德之威,就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孩子做事、做人。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了威信,那你说什么,他都会很信服你。
一个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爱的情怀,这种情怀就要求老师要用三种“心”去书写:爱心、童心和责任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童心,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责任心,老师要肩负对自己的工作,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对我们的国家的责任。
在我曾经带的班上,中途转来过一个与同学打群架,用刀误伤了同学后被原学校开除过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我得知了他的事后也很不愿意接受他。所以在他进班前,我与他约定:在我班求学期间,如果发生打架事件,我班绝不再收留他。开始的两个月,一切都很顺利。就在我为他欣喜时,一个周二的晚上九点多,我接到我班另一位同学家长的电话。电话中我得知他的儿子在校外的公园里被这名后转来的同学打伤住进了医院。原因竟是不同意给他无理索要的十元钱。我当时很生气,心想我一定不能允许他再呆在我班上了。在往医院赶得路上,我给他的父亲打电话,告诉了事件的经过并要求其父亲来医院探望受伤的孩子。没想他的父亲却说:“魏老师,我和她妈都不会来,我们实在也管不了他了,你就报案让警察把他抓走,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吧……”。听完他父亲的话,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的孩子后面必定会有一个问题的家庭。他的父母不管他了,如果我再不要他,他必定会自暴自弃,走上犯罪的道路。事后,我在跟他谈话时,首先表态一定会带他到初三毕业,但他必须努力考上高中。孩子听完我的话先是吃惊。后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竟然考上了我市一个排名第三的高中。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能够引导孩子发现他们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因为挽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而一个家庭的和谐就意味着社会多了一份和谐
一个目标:成为“三家”。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
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用自己的学术造诣征服学生。
思想家,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思考知识问题,思考家庭问题,思考社会问题,思考国家问题。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进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2009年4月,我生完孩子,105天后,由于学校当时有困难,我回校上班并接了初二两个班的英语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初二学年正是学生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为了能尽快了解班级情况,让学生适应我的管理并确保中考胜利。我只能采取勤跟勤管的办法。每个课间我都进班教室找同学了解班级情况。记得当时有一位女同学,几天来每个课间我进教室的时候她都趴在桌子上发呆,而且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胳膊上有好几道疤痕。于是,我趁下午的体育课约她在车棚(人少、安静)谈心。我问她怎么了?开始她也不看我,面无表情只是说:“没啥”。在我再三诚恳地说服下,她哭了,苦的很伤心,当我将她抱在怀中时,她说:“我不想活了。”听了她的倾诉,我得知父母一向很爱她。可上了初中,她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尤其父亲觉得自己每天辛苦在外做生意挣钱都为了她,她却不争气,便对她反复严加指责,而且言词有些过激。一向倍受宠爱的她终于在有一天激烈的争吵后,偷跑进厨房拿着菜刀就在自己胳膊上来回“锯”……最后,她告诉我她就是要用自己的死让父母痛心一辈子。不管孩子是真地已经绝望,还是她想以死来“要挟”父母,但作为老师我不能掉以轻心。随后的三天,我每天找她谈话,也找过她父母谈话,在他们之间沟通。三天后我们第四次交谈时她说:“老师,你放心,我活着。”为了让她尽快进入状态学习我让她妈妈每天多陪陪她,放学后陪她散步、谈心。一个月后她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和他们关系好多了,也开始学习了。最后这个孩子在当年的中考中竟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了我们本校的高中。就在新学年初一、高一军训汇演时,她跑过来找我,就像一年前我抱着她那样,她抱着我说:“一个假期没见着您,很想您”。当着那么多新学生的面,我即难为情又感动。
最后,我借李镇西老师的话勉励和我一样在教育路上探索的老师们:作为教师,面对的永远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是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面对的永远是晶莹的童心,这是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永远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
魏彩莲
